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义乌网11月15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丁杨平)近年来,汽车美容行业悄然兴起,提供为汽车打蜡封釉,镀膜镀晶等服务,深得爱车人士青睐,但是由此引发的消费纠纷也时有发生。近日,义乌市民郑先生网购了一次汽车镀晶美容,结果发现自己的爱车被“动了手脚”,让他很是气恼。
郑先生是温州人,在义乌经商。年初他购买了一辆比亚迪.唐混合动力SUV汽车,今年9月份,他在京东商城订购了一次汽车镀晶美容服务。10月份,他驾驶着爱车前往江东南路某商家处进行镀晶的第一道工序,由于该服务耗时较长,郑先生先行离开,等服务完成后再行回来取车。
“提车时下着雨,我也没仔细检查,约好了下一道工序的时间,就把车开走了,结果回家把车停好,绕着车走了一圈,居然发现尾灯罩里有水。”郑先生告诉中国义乌网记者,仔细检查后,他发现车尾灯处有明显的裂痕。后经比亚迪4S店认定,郑先生爱车后面的装饰板有被人撬动的痕迹。4s店工作人员怀疑是他人不知道装饰板的拆卸方法,暴力拆卸,导致螺纹损坏、尾灯进水。
听完4s店工作人员的分析后,郑先生认为镀晶操作不当导致尾灯损害的可能性最大。于是,郑先生找到商家,但对方拒不承认员工存在操作不当的行为,不接受郑先生任何赔偿要求。郑先生将这个问题向京东平台反映,平台客服也回复无法解决,最终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市场监管局立即组织双方当面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商家坚持汽车尾灯损坏与自己无关;郑先生也不能提供直接证据证明是商家的过错。调解陷入僵局之际,郑先生提出调看镀晶过程的监控录像,商家听后开始支支吾吾,声称录像已经删除,无法提供。再三追问之下,商家承认由于员工操作失误,导致汽车尾灯破损。
经过调解,商家赔偿郑先生1800元,用于维修尾灯,待郑先生的车修好后再完成镀晶的后续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