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全国十佳农民”冯泽宝的“商”字经

发布时间: 2016-11-23 08:51:1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龚献明

冯泽宝驾驶着收割机在收割粮食。

  中国义乌网11月2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龚献明)初冬的田野,稻谷熟了。义乌江畔,金黄色的稻田好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子。

  冯泽宝驾驶着国产的全喂入式收割机,欢快地奔跑在家乡那平坦而宽阔的田野上。“以前只知道义乌人把小商品销到了东北,销到了全球,没想到义乌的农民把水稻也种到了东北……”正在为冯泽宝拍摄专题片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他的经历时,心中顿时萌生出了无限感慨,“义乌人的这种生意头脑真让人佩服。”

  此话不假。早先曾干过陶瓷、果冻加工,从事过车辆运输生意的冯泽宝,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练就了一双善于捕捉商机的眼睛。自1998年,他从承包家乡义亭镇枧畴村的农田开始,到跨越半个中国去种粮,目前除在本地建起了965亩的水稻基地外,还在吉林、黑龙江、江西等省建立了1.51万亩优质稻米基地,每年生产并调运至本市粮食达0.49万吨。

  凭着义乌人特有的生意头脑,冯泽宝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建起了“天下粮仓”,为义乌这个“小商品王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粮食。这些年来,冯泽宝在收获稻米之时,也收获着诸多荣誉,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等,最近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佳农民”。

  跨省建“粮仓” 一把稻穗受益两地人

  1998年,当时正值我国出现“买粮难”。我市第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在义亭镇枧畴村开展。为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当地决定在稳定农户基本口粮田的同时,集中全村的责任田,由村两委统一发包。许多村民对承包土地搞规模经营犹豫不决。

  冯泽宝却在村民们疑虑的目光中,毅然借贷资金承包了286亩责任田。为了大幅提高种粮效益,冯泽宝先后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依托这些机构的技术人才优势,争取农业项目,引进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使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生产粮食,他的稻田连年获得了丰收。

  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而在义乌市,更是人多地少,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0.5亩。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迅速崛起为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国际商贸城市,世界各地人士慕名而来。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要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义乌每年都得从外地调入大批粮食。

  其中更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从2003年开始,冯泽宝在本地种植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形式与主产区企业开展产销合作,发展省外优质稻米基地,先后在吉林省永吉县和延吉市建立了富硒东北稻米基地5100亩、有机稻米基地3000亩,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建立优质稻米基地5000亩,在江西省乐平市建立无公害稻米基地2000亩。平时,冯泽宝通过视频“遥控”管理外埠粮食基地。

  冯泽宝在东北开辟粮食基地后,他深知“你赚钱,我受益”的道理。对此,延边绿色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永洙深有体会。早些年,因为销售不稳定,崔永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司丰收的粮食从新米变成库存。自从结识了冯泽宝,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他不但自己不用担心大米的销路,他手下的数百户粮农每年也因此受益数百万元。

  一把稻穗,受益两地人。从“引粮入义”到“跨省种粮”,一粒米山水迢迢的旅程背后,蕴藏着义乌人的特有商业头脑和智慧。“以前就是纯粹的‘引粮入义’,从外地采购粮食运往本地加工销售,现在我们在粮食主产区找到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它不仅有利于缓解本地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也有效推动了外省农民致富。”冯泽宝说。

  种粮种“特色” 瞄准市场需求调结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年,冯泽宝在他的稻米生产王国中,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的精准思维,顺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精准发力,屡获成功。

  为了让自己的粮食种出自己的特色,冯泽宝率先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农科院引进了一批新品种。在水稻品种的选择上,他把目光瞄准了富硒大米的生产。

  2002年3月,冯泽宝在有关人员的牵线下,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等单位签订了研究开发无公害富硒稻米技术合作的协议书,并在义亭镇枧畴村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在东北的稻米基地上得到全面推广。这些年,已累计推广优质富硒稻米面积达10万多亩。

  “种粮也不能随大流,要种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瞄准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才能赚钱。”这便冯泽宝在粮食生产中得出的经验。在富硒大米开发成功的基础上,冯泽宝又把目标锁定在了有机稻米的培植上。

  “在稻米的王国中,有机米身价最高。我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冯泽宝说。自此,他又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与延边绿色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有机稻米的协议,也一举获得成功。“东北的水稻基地平整、肥沃,又建在远离城市、远离工业的农田,生产出来的稻米没有污染、没有农药残留,质量更可靠。”冯泽宝说。

  “有机+优质+绿色”,让冯泽宝的粮食生产之路越走越宽广。经过近20年发展,目前冯泽宝的公司年产粮食可达0.72万吨。富硒大米、特级珍珠米、特级长粒香等系列无公害优质大米直销上海、杭州、宁波、金华和本地超市及粮食批发市场。公司的“义宝”牌大米也先后获得了中国稻博会金奖、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品牌大米等奖项。

  品牌化经营 节本增效构建全产业链

  “粮食要实现规模化生产,管理上必须采用现代公司管理制度;要打开粮食的销售市场,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冯泽宝深知,精品农业和规模农业应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他于2000年便成立了义乌市义宝农庄,注册了“义宝”牌商标。这些年,冯泽宝用商业的理念打造着他的“稻米王国”,通过节本增效构建起全产业链,以品牌化运作,让他的义宝农庄运转地顺风顺水。

  自2002年以来,冯泽宝在组织实施无公害优质富硒稻米开发与推广项目中即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生产程序,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让农民按照公司的标准种粮,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大力应用和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富硒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为农户做好全程生产服务。在此基础上,他还组织制订了《义乌市农业地方标准———富硒稻米生产技术规范》,这也成为浙江省无公害大米生产的第一个地方标准。

  同时,他还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不断研究稻米栽培新技术,实施“标准化”种粮。为防止农户滥施化肥滥用农药,他主动为农户采购农药等农资,并按进价免费送货到各基地,既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农户盲目选用农药,确保了农产品投入的源头管理。

  他还先后投入资金850余万元,建起了水稻工厂化智能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优质米加工中心,大大提高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和稻米加工及收储能力。在此基础上,他又组织制订了《机插水稻温室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农业地方标准,其中《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引进与推广》项目获2012年浙江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义宝农庄拥有一整套农业机械设施。目前,“义宝农庄”的育秧温室和炼苗大棚规模分别达到250平方米和3800平方米,年机插、育供秧能力达1万亩,粮食烘干能力100吨/日,稻米加工能力80吨/日、粮食收储能力1600吨。为了让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发挥出更好的效益,冯泽宝充分利用自身在技术、信息和设备上的优势,积极为基地农户做好农资采购和机耕、机播、机插、植保、机收、烘干等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

  从最初的单一粮食种植,到集稻米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从外出建立生产基地,向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延伸;从保证良种科研、绿色种植到收获贮藏、封闭加工全程绿色、有机,从粮食源头实现品质优良、稳定,冯泽宝在稻米产业化之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构建起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覆盖的产业链。目前,“义宝农庄”的全产业链服务范围仅在义乌即涉及到7个镇(街道),服务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35%以上。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