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场景
卖力伴奏
初冬雨夜,虽寒风凛冽,大陈镇北金山村却是一派火热场景。村中文化礼堂的舞台上,一台传统经典越剧《红楼梦》正在倾情演绎。演员们唱腔圆润甜美,动作娴熟,表演真切,唱念做打颇有专业水准。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雨越下越大,风越吹越猛,但整整三个小时,几乎没有观众半途离去,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的人反而越聚越多。
这是义乌市越剧联谊会的业余演员们费时一个多月自导自演,奉献给义乌人民的一台越剧大戏,也是他们开展送戏下乡公益演出的一场文化惠民活动,更是他们倾力传播传统越剧艺术的一个不凡之夜。
痴迷越剧,为了爱好而相聚
当越剧这个剧种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遭受到现代流行文化强烈冲击,已逐渐被年轻人淡忘的时候,义乌却活跃着一群特别的越剧爱好者。
“我17岁开始学唱《红楼梦》,把整本越剧版《红楼梦》搬上舞台是我几十年来的梦想。前些年加入联谊会,跟兄弟姐妹们齐心协力,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贾宝玉扮演者陈玲碧是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她痴迷越剧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她每年都要花费数万元四处拜师学艺;无论酷暑寒冬,都会积极参加一些“送戏下乡的演出;为了更好地演绎人物表情,专门买回一堆碟片,对着电视画面不厌其烦地模仿……
来自佛堂的王萍是林黛玉扮演者,她是一位家庭主妇,上有老下有小,家务活十分繁琐。平时,她总是一边干家务一边练曲。有时唱着练着,菜就炒糊了,衣服也忘洗了。在王萍看来,越剧是她快乐的源泉,除了睡觉吃饭,她满脑子想的几乎都是有关越剧的事情。
“会员们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年龄和身份,因为共同的爱好、梦想走到了一起,大家执著而快乐地用自身余热传承并弘扬传统越剧艺术。”据义乌越剧联谊会秘书长何国华介绍,联谊会成立于2003年,现有会员100余名,乐队整齐,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多名会员荣获全国、省、市越剧演唱大赛金奖、银奖和铜奖。现储备《红楼梦》、《珍珠塔》、《梁祝》3出经典传统剧目,《闯宫》等50余出经典折子戏。
当越剧这个剧种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遭受到现代流行文化强烈冲击,已逐渐被年轻人淡忘的时候,义乌却活跃着一群特别的越剧爱好者。
“我17岁开始学唱《红楼梦》,把整本越剧版《红楼梦》搬上舞台是我几十年来的梦想。前些年加入联谊会,跟兄弟姐妹们齐心协力,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贾宝玉扮演者陈玲碧是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她痴迷越剧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她每年都要花费数万元四处拜师学艺;无论酷暑寒冬,都会积极参加一些“送戏下乡的演出;为了更好地演绎人物表情,专门买回一堆碟片,对着电视画面不厌其烦地模仿……
来自佛堂的王萍是林黛玉扮演者,她是一位家庭主妇,上有老下有小,家务活十分繁琐。平时,她总是一边干家务一边练曲。有时唱着练着,菜就炒糊了,衣服也忘洗了。在王萍看来,越剧是她快乐的源泉,除了睡觉吃饭,她满脑子想的几乎都是有关越剧的事情。
“会员们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年龄和身份,因为共同的爱好、梦想走到了一起,大家执著而快乐地用自身余热传承并弘扬传统越剧艺术。”据义乌越剧联谊会秘书长何国华介绍,联谊会成立于2003年,现有会员100余名,乐队整齐,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多名会员荣获全国、省、市越剧演唱大赛金奖、银奖和铜奖。现储备《红楼梦》、《珍珠塔》、《梁祝》3出经典传统剧目,《闯宫》等50余出经典折子戏。
戏比天大,啥事都可放一边
“戏比天大”是联谊会全体演职员乃至他们的家人深藏于心的坚定信念。为了演戏,家务活可以不干,生意可以抛一边,自掏腰包也不在乎。
联谊会会长朱小玲是佛堂镇剡溪村妇代会主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她几乎把所有时间、所有精力、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弘扬越剧艺术之中。安排指导演员排练、联系下乡演出、帮助搭建舞台、义务接送没有车的演员、演好剧中每个角色、既当红花又当绿叶……特别是近几个月排演《红楼梦》以来,她更是早出晚归,平时难得与家人见上面。联谊会经费紧张,她还自掏腰包买音响、买服装、招待客人。即便这样,家人也毫无怨言,丈夫儿女经常帮她搭舞台、运送物品等;爱好戏曲的父母生病时用“戏比天大”命令她去排戏,不让她服侍自己。
这次参与《红楼梦》排演的会员有4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经商人士。王熙凤扮演者赵小娟是联谊会副会长,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玩具。“老祖宗”扮演者何金凤是诸暨人,在义乌市场做饰品生意。在她们心里,演戏是第一位的,所以不管是平时排练还是“送戏下乡”,只要与演戏发生冲突,让路的总是生意。为了心爱的越剧,关掉店门,推掉生意,对她们来说是常有的事。
“服装、化妆品、头套等相关行头都是演员们自己买的。这次为排演《红楼梦》,大家共计自投资金4万余元。”贾宝玉扮演者陈玲碧说,每次接到送戏下乡通知,参演会员都是自己驾车从义乌不同地方赶往目的地,像大陈、佛堂等地的一些偏僻山村来回驾车需行驶近百公里。有些不会开车的演员,如她自己,每次都是她丈夫负责接送。那些剧务保障人员也特别辛苦,每场演出上午运送设备,下午搭建舞台、音响、灯光等,晚上演出结束又拆卸设备,回到家通常已是午夜,一天需工作15小时左右。
潜心演练,带病也要排好戏
“今年7月,10余名骨干会员到省艺校参加培训,通过15天的勤学苦练,大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表演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何国华介绍,培训结束后,联谊会决定排练越剧《红楼梦》,并根据会员的唱腔、扮相等进行角色分工。为便于排练通知和人员召集,还专门创建了红楼剧组微信群。
9月初,排练正式开始。为节约费用,红楼剧组每排一场戏就在微信群中发出嵊州市越剧团版本的《红楼梦》,让参演人员自学动作唱腔,要求跟伴奏带熟练的将唱腔掌握,然后再同乐队合练。全体演职员克服白天上班经商、晚上做家务带小孩等困难,每周三、四、五晚上坚持排练,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唱腔,共同切磋交流几小时,力求完美纠正,排练完毕到家中已是深夜。
年逾七旬的董生伟老师是义乌文化馆退休干部,出生于越剧之乡嵊州,乐器作曲作词唱腔指挥样样精通。患淋巴癌10多年的他,在联谊会缺少司鼓的情况下,担任起司鼓一职,带病指导排练。10月份他原本要去杭州动手术,可为完成市文化局要求的送15场戏下乡公益演出的任务,他总是一推再推。
“我是指挥呀,戏没排好,我哪能放心离开。”每当大家劝他保重身体赶紧去做手术时,董老师总是这样推托。在排练《红楼梦》时,哪怕一点点曲谱过门不完美,他都要反复修改;有的演员一句唱腔、一个动作没唱演到位,他就一遍遍手把手地教。他常常跟大家一起排练至晚上十一二点,排得汗流浃背、声嘶力竭,回家后却睡不着觉,还在反复琢磨排练的细节。
引人入胜,观众看了还想看
越剧精品《红楼梦》是中国戏曲史、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数十名业余演员想要排演好红楼全剧,其难度可想而知。全体演职人员知难而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使得这台红楼大戏在剧本、唱腔、服装、灯光、音响等各方面都尽最大可能展现了经典的魅力。
在这出红楼大戏中,每个演员都表演上乘,爆发力十足,唱腔或细腻圆润、高亢激越,或情深意切、醇厚绵长,身段、扮相及举手投足,与嵊州版《红楼梦》相比,几达惟妙惟肖地步。特别是每每演到“黛玉焚稿”、“哭灵出走”这两场戏时,悲切幽怨、跌宕起伏的唱段催人泪下,台下不少观众总是屏息凝神,频频拭泪。
从10月8日稠州戏曲大舞台《红楼梦》的首演,到大陈宦塘村、杜门村、红峰村及稠江街道柯村等地的近十场演出,每一场表演都是人山人海,掌声欢呼声不断。
“这些业余演员有水平,与专业演员有得一拼。”“这戏好看,有味道!”11月9日在大陈镇杜门村的演出中,几位略懂越剧的观众一边观看一边不停赞叹。一位沉醉于剧情中的中年妇女,三番五次拒绝家人让她回家处理事情的要求,非要全部看完才肯回家。
紫娟扮演者陈月香是温州人,在义乌经商多年,她的唱腔细腻委婉、千折百转,为整台红楼戏增色不少。陈月香说,她的一群在义经商的温州朋友,自从看了第一场《红楼梦》演出后,就被深深吸引,以后每场演出只要有时间,不管多远都会跟着去欣赏,有的朋友甚至一连看了七八遍还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