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关泉在创作
篆刻作品《佳思侠情》
中国义乌网12月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浙江省一青教育基金会日前在杭州正式启动。“一青”意即一切为了青少年,这是一个以帮助一切和青少年成长有关的公益项目。该基金会的法人及理事长就是义乌籍文化名人季关泉。
约访季关泉,是在雨后初霁的午后,此刻的义乌收藏品市场人声鼎沸,穿过重重喧嚣,一块篆书匾额“道石斋”赫然入目。袅袅的檀香中,季关泉正与三五好友品茗论道,气氛淡然而宁静。
甫一落座,季关泉就兴奋地说起一青教育基金会:“当新通教育集团董事长麻亚炜将200万人民币善款交到我手上时,我就知道自己的责任更重了,除了书法篆刻之外,我又拥有了一项神圣的工作。”在与他的交谈中,“为善最乐”是他重复最多的一个词语,也是他书法创作和赠送最多的内容。
艺术之花芳香四溢
季关泉,号湖上鱼者、道石斋主。1965年出生于义乌留雅村,1982年应征入伍,1995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2009年被西泠印社吸纳为社员,把“以书入印、以刻入书”作为一生的艺术追求。作品入展“全国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大展”等多项国内外重大展览。 季关泉的少年时代是在清贫中度过的,仅凭着爱好刻印的叔叔留给他的一副印床,他潜伏着的艺术激情就被激发了。奏刀刻石三十余年,故刀法娴熟过于常人,治印之章法布局亦精熟于胸,手眼合一几成自然。他篆刻筑基于汉印,追摹浙派、旁及缶翁。 季关泉的篆书秀丽端庄、流转圆润,在继承清人篆书笔法的基础上,既有徐三庚之媚姿,又有邓石如之清灵,还有吴昌硕之雄健厚重,笔意高古而饱满,气韵生动顾盼生姿。而其题款可以看成是以毛笔作刀,视宣纸为石,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金石之趣。 著名作家柯平曾如此描述过季关泉:“江湖上传说他当年初涉此道,足迹遍布全省乃至全国,只要能找得到的知名印人,都一个个登门去拜访请教。连我少年时候的一位业师———深居简出、淡于世情的谭建丞先生,居然也不放过,还为他写了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平时有空下来的时间,自然也都用于读书临帖。时间一长,浸染渐深,腕底笔下自然也就渐渐了得。” 师从江南名师,他们不求闻达于名利场、锲而不舍于翰墨的品格和才情,无疑也熏陶了季关泉,使他在浸淫于书刻活动的同时,也树立起人品和艺品、表现和服务之间的正确观念。因此,篆刻艺术不仅成了他充实自己、提升境界的工具,同时也成了他服务社会的利器。 慈善之花绚烂绽放 “小时候,虽然家里窘迫,但是碰上家乡有铺路、修桥等造福百姓的事,母亲总会以我的名义踊跃捐助,她总是教导我们‘人心要善,心善则美’,这对我的影响很大”。季关泉说,因此,在艺术上获得一定成就,有了一些社会资源后,他便把“善心”付诸行动,哪怕是一点点心意。 书画篆刻义卖、抗灾捐款、资助贫困学子……季关泉的慈善之路涵盖众多。“慈善不分大小,只要心诚任何人都可以去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是他常持于心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的信念。 同行有困难,他也义不容辞。前些年,在听闻开化美术老师、诗人章安君因病不堪重负,向社会上发起求救呼唤时,当时正在杭州开个展的季关泉当即决定把展览的性质改为义卖,所得捐款全部捐给章安君。对此,季关泉说:“听闻章安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对书画、诗词等颇为精通。哀其才华、叹其命运,我便一分钟也坐不住了。” 教育之计,季关泉视其为根本。小时候因为家贫,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女儿考上大学后,我一直让她帮我多方寻找适宜的捐助对象。看到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经济原因中断了求学之旅,是我最心痛的。”在这点上,他感同身受。 朱健生是义乌一位年轻学子,在书法艺术上极具天赋,但因没有好印章,令他的作品大为逊色。“我还记得当时小朱捧着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找上我,眼神里透出的光亮着实震撼到了我,那是一个年轻人对书法艺术执着的热爱之光。”季关泉当即决定为眼前这个年轻人免费制作一整套书法创作应用的印章,鼓励他走向更高级别的艺术创作之路。 在季关泉的慈善生涯中,作品义卖是很常见的形式:爱国拥军艺术品拍卖专场上,他的一副对联拍出4.8万元高价;“公益助未来·慈善中国梦”拍卖会上,他的一方篆刻闲章拍了8000元。 “我是个一头蒙在艺术创作里的人,除了作品‘别无他物’。看到自己的心血之作能转换成资金来帮助他人,才是真正物尽其用了。”季关泉自豪地说。 如今站在一青教育基金会的平台上,季关泉可以借助更多、更大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青少年实现他们的新可能;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得以茁壮成长。这是他最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