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商带来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转型。
回顾义乌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工业一直作为主攻命脉。经济新常态下,我市更是将工业作为建设的重点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奏响“加速工业跨越发展”的强音。
招商提速,大项目纷纷落户,产业转型加速进行……五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正进入总量、质量全面提质、提效的新阶段。
一组数据可以丈量我市工业跨越的步伐:2012年到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率达24%。2015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75.41亿元,全市工业投资达150.2亿元,同比增长15.25%。
跨越,源自量的积累
这两天,义乌工业园区内,瑞丰光电项目施工基地上一片忙碌,这里的装修已进入倒计时。只见二楼的无尘净化车间已具规模,一楼车间内,工人们有的在安装空调,有的在清扫地面……这个总投资20亿元的大项目,年底将正式投产,一举创下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义乌速度”。
在它不远处的华灿光电建设工地上,同样也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主体厂房刚刚结顶,正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并已陆续签订了近10亿元的机器设备合同,预计明年二季度就可正式投产。而在今年5月底,华灿就已收到了高达20亿元的第一笔订单。不仅如此,未来三年的订单都已订满,部分预付款都已到位。
8月份,国内领先的集LED封装与应用产品为一体的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也与我市签订了投资55亿元的LED照明项目。
木林森、华灿光电、瑞丰光电“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带动的是整个LED产业链的集聚发展,为我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LED产业基地注入了强心剂。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这话从来都不过时。”LED产业基地的形成,只是我市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的一个缩影,是我市引进、推进“大好高”项目的又一成果。
五年来,我市围绕日用消费时尚、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健康四大战略产业项目的引进推进,健全机制、加强引导、创新举措,组建招商“奔跑群”,赴外驻点招商,招大选优、以优带小,促转型提升。自2012年以来,到今年11月底,我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66个,实际到位资金334.48亿元。其中截至11月底,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98个,今年亿元以上签约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864.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2亿元。
一个个龙头项目、龙头企业的落地生根,成为了推进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共进的主导力量。世界500强吉利集团项目,从锋锐发动机、动力总成到英伦新能源商务整车国产化项目的集群发展;世界500强正大集团和美国康地集团投资的中央厨房项目……
大项目、好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增长的源头、跨越的支点、产调的平台。抓项目就是增财富、增实力、增信心、增竞争力、增后劲。在深入实施“浙商回归”中,我市时尚、信息、健康、装备等四大重大战略产业正方兴未艾。
跨越,追求质的提升
位于荷叶塘工业区的浙江小龙人袜业有限公司,今年投资1000万元引进了96台全自动缝头机,把原本需要四五名工人干的活,通过自动化设备减少了近一半人工,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能。
“不仅是小龙人,我市不少传统企业都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升级。”市经信委负责人直言。
创新是驱动工业跨越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机制,以创新为主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踏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技术提升是主攻方向。我市加大对关键环节、核心技术、重大装备等的技改投入,推进传统行业的技改项目建设,努力释放创新驱动“乘数”效应。2012- 2014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222.11亿元,增幅117%。去年我市的技改投入达91.2亿元,同比增长23%。
“腾笼换鸟”是有效手段。用全方位的“退”换大踏步的“进”,今年我市全面开展了“低小散乱”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力争两年完成印刷包装、工艺品加工、饰品加工、塑料皮革加工、模具加工、汽修喷漆、铁皮及门窗加工等七大行业整治任务,整治和淘汰各类低端落后企业(作坊)。
以亩产论英雄。积极推进工业企业亩产要素改革,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4次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基本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和用地5亩以上企业全覆盖。其中,“A、B、C、D”四类企业占比约为5:55:35:5。
以“四换三名”促转型,五年来,义乌经济正焕发新活力。目前,我市“个转企”位居全省各县市第一,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在全国县域名列第一。今年,我市更有三家企业分别荣获德国iF国际产品设计大奖、德国红点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等最高设计大奖。
跨越,打造优质服务
“没想到商标权也能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贷款,‘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真是‘雪中送炭’,帮助我们渡过资金难关。”在成功申请到2500万的贷款额时,义乌一服装企业总经理高兴地说。
前几年,该企业为了收购一国际品牌,投入了大量资金,造成了资金链短缺。今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义乌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实施方案》,政府主动担当“破局”,有效盘活融资资源,为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
实施政策性融资担保,是政府服务企业,甘当“店小二”的具体举措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家企业从中受益,到年底累计担保额将达到3.4亿元。
“店小二”不仅在融资渠道上为企业“破冰”,在股改上市道路上还为企业铺路。今年3月,为进一步改善我市企业股改上市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锁定股改关键环节,降低企业股改成本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我市又出台了《支持企业股改重组挂牌上市的十条意见》,进一步激发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
在政策激励和支持下,企业直接融资呈井喷式增长。截至目前,我市上市企业达到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其中今年新增1家上市公司和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而今年我市已兑现上市挂牌财政资金奖励总计830万元。
从年初的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十条,到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从支持企业股改重组挂牌上市,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十条意见”,今年以来,我市推出的每项政策都精准有力,切实做到为企业减负,体现着政府的“店小二”精神。
以政策为基石,使权利“减法”变“乘法”。如今,全市上下已经形成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服务企业工作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