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报了该省医保个人账户活化政策,明确个人账户历年资金可用于支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配偶、子女、父母的医疗保障费用。浙江省也成为国内率先出台政策允许家庭成员之间医保资金进行共济互助的省份。(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大部分地区规定,个人账户资金只可用于支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普通门诊、零售药店购药费用,及职工住院等费用中个人负担的部分,由于受使用范围和差异性的影响,个人账户出现了“绝对过剩”。一些身体健康而难以使用医保资金的参保者,为了使用这部分积淀资金,采取了违规做法,“药店变超市”、“商品变药品”的潜规则也应运而生,用医保卡刷商品具有极广泛的市场,让本就稀缺的医保资金更加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积淀的“死钱”激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在此语境下,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享”应运而生。比如一个家庭之中,年轻人身体健康,但长辈身体较差医疗费用需求较大,本人账户则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有了共享共济机制的保障,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浙江医保“新政”为破解医保个人账户使用局限,实现“大医保”、“大养生”和“大健康”的理念提供了思路。更重要的是,“家庭共享”模式是对“共享经济”的细胞化呈现,具有极为重要的衍生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然,“家庭共享”的模式虽好,然过于单一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化解医保个人账户的合理、高效和精准使用,需要在管理思路上具有更宽的视野,更灵活的措施,在手段上更进一步。除了可以家庭共用、购置保险、进行养生和体育健身之外,还应从宏观上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之间的结构关系,适应增加统筹基金的缴费比例,降低个人账户的返还数量,或者对个人账户的返还结构进行调整,对特殊群体给予照顾,综合平衡与全盘统筹之下,激活医保个人账户才会更有活力与张力,并让公共管理的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