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一本民生账本 满腔惠民情怀——义乌市政府工作回眸之四

发布时间: 2017-02-08 09:25:4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应悦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2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应悦)过去一年,我市新建续建62个学校项目,9所学校建成使用,义务教育标准化率达98%;新建7处停车场,BRT开通运营,公共自行车站点主城区全覆盖;建成52家三星级居家养老中心,为2.36万名高龄老人投保意外险;8.6万余人次签约责任医生……翻看过去一年的民生账本,一项项惠民政策在义乌落地生根,一桩桩“民生成果”落在老百姓身上。

  强基础促均衡织密兜底保障网

  春节前夕,高山上寒风袭面,看着正在紧张拆除的村庄,上溪镇楼角村村民斯建国心中倍感唏嘘,但想到不久就可住进新房,又觉得暖意融融。

  楼角村是我市惟一一个省级地质灾害村。“住在这里,感觉不安全,搬了好。”47岁的斯建国家里有三间水泥房,2010年房子从下往上开裂了四米长的口子。楼角村被确定为省级地质灾害村后,斯建国举家搬出了村子。

  楼角村同时也是“异地奔小康”村庄。去年11月底,“异地奔小康”新政出台,不仅加大了对下山脱贫村民的资金补助力度,在安置模式和后续保障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提升。至此,楼角村的下山脱贫被提上了议程。截至目前,楼角村的签订协议率已达100%,整村拆除已完成95%。近年来,我市把帮扶山区群众的生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对山区群众来说,“异地奔小康”意味着告别“高山家园”住进“高大楼房”,意味着改善生活条件,保障长远利益。

  一个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过去一年,我市低保再次提标扩面,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846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昔日的穷乡僻壤萌动着活力与希望;过去一年,部分低收入家庭、残疾人拥有了定向招聘的就业岗位,开启了崭新的人生篇章;过去一年,特殊群体的衣食住行,牵动着市委市政府的心,针对突出的民生难题,我市接连出台多项针对特殊群体的扶持政策,如在全省率先将低保家庭成员医疗救助比例提高为100%、将流动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创新推行残疾人老龄补贴普惠制度等等,推动全市民生领域“冰点”逐渐消融、“难点”接连破题、“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

  勇改革促创新确保全民全覆盖

  赤岸镇尚阳小学地处偏远山区,日常用水取自周边水库,供水量受降水影响且水质浊度较高。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去年开展的“中小学优质饮用水工程”,学校内增设了一套净水系统,不仅可稳定保证每小时2—3.5吨供水量,且出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当于在学校里设了一个微型水厂,孩子们用水更安全了。”尚阳小学校长朱履平坦言,“这项工程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

  去年初,“中小学优质饮用水工程”被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投入500余万元,建设管网10多公里,组建6套净水系统,提标改造了枫坑水厂,共惠及12所偏远学校近8000名师生,实现了全市中小学优质供水全覆盖。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市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去年成功创建浙江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并先后引进了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我市办学,复旦实验学校及8所公办学校投用。

  教育如此,卫生亦如此。赵先生家住江东街道徐村,前不久,他3岁的儿子过敏性哮喘发作了。赵先生本想带着孩子去市区医院雾化治疗,后来听说徐江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有仪器,于是就近去了服务站,省去了来回奔波。

  在我市,像赵先生这样“就近看病”的市民还有不少。随着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市民“家门口”建起了一个个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的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开展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构建一对一、家庭式、“私人”医生制的新型医患关系。截至去年底,全市共设有村级卫生服务机构372家,8.6万余人次签约责任医生。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接连实施,医改红利逐步显现,“20分钟医疗服务圈”初步形成,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可以说,义乌百姓正在逐步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和喜悦。

  谋福利促共享助推和谐幸福感

  去年以来,市民吴先生隔三差五都会到家门口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宾王中学借阅点,拿出市民卡,熟练地在电子图书借阅机上完成借书还书的过程。得益于我市公共图书馆三级服务体系的构建,过去一年,我市建成14个镇街图书分馆、40个村(社区)图书流通站和10个社会图书流通站,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阅读海量图书”及“一卡在手,全市通读”的便民服务。

  数据显示,我市实施“同城共享”工程,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通过政府“搭台”,激发群众“唱戏”,精心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工程,每年送演出300余场,送电影8600余场,送展览40余场,送讲座30余场,送书50000余册,各类活动累计辐射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满足了基层群众多元文化的需求,打通了文化落地的“最后一纳米”。

  春节前,稠江街道高新社区东畈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餐厅内,每天清晨都会迎来数十位老人。老人说,每天只要花几元钱,就可以在这里吃上早饭和中饭,还可以和老哥老妹们一道喝茶谈天,有个头疼脑热的,边上就有医生,这样“有味”的日子以前想都没想过。

  目前我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81家,越来越多的居家老人可以在照料中心享受到方便、周到、快捷“不离乡、不离家、不离亲”的生活照料。去年我市全面启动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1家养老服务中心规划总投资5.16亿元;建成三星级居家养老中心52家;为2.36万名高龄老人投保意外险。让全市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立于转型潮头的义乌,不忘上下求索幸福的内涵:幸福就是民生福祉。义乌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下正在铺就一条民生为本、和谐至善的民生之路。遥望前路,民生福祉的绚丽远景依稀可待。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