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义乌经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抓改革促开放,抓招商强投资,抓城乡优环境,抓共享惠民生,贯彻总基调,干好"拆治归",打好组合拳,加快"七突破、七转变",干出了精气神,跑出了加速度,推动了经济稳走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为全面展现义乌各项事业发展成果,义乌市统计局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编撰《2016年数说义乌》发展成果刊物。分为经济发展篇、社会事业篇、民生改善篇、生态环境篇、改革成效篇等5大篇章。
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为7.7%,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和金华市1.0、0.2和0.2个百分点。
人均GDP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义乌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4391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义乌人均GDP达到21664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71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9%,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2.0∶36.1∶61.9调整为2.0:34.4:63.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0.7亿元,增长1.7%,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1.8亿元,增长3.0%(按同口径增长5.3%);完成财政预算支出114.4亿元,增长1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亿元,增长0.1%。
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2016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2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1.8%、2.1%。
【种植业】2016年完成种植业产值23.5亿元,增长4.0%。粮食播种面积13.2万亩,粮食总产量5.4万吨,经济作物面积21.0万亩,其中:甘蔗面积1.3万亩,产量7.3万吨;蔬菜面积12.5万亩,产量20.3万吨。
【林业】2016年完成林业产值0.7亿元,增长0.5%。全年完成绿化面积1077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
【牧业】2016年完成牧业产值5.9亿元,下降6.4%。持续推进畜禽养殖行业集中整治,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成功创建市级美丽生态养殖场13家,有序引导养殖场淘汰传统养殖方式。
【渔业】2016年完成渔业产值1.6亿元,增长0.8%。
休闲农业各领风骚。各地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丰富农村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人气,提升知名度。如:大陈马畈农业奇幻乐园引进灯光秀、马术表演等游乐项目,北山村在农家餐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民宿,城西何斯路村志成湖畔开办书院、客栈、饭馆和生活馆,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助推农家乐产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315.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分别增长16.0%和20.2%。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845.8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9家,累计完成产值813.4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销售产值779.9亿元,同比增长4.7%;产销率95.9%,产销衔接良好;完成出口交货值193.8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664亿元,同比增长3.6%,重工业实现产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9.6%,轻重工业比例为81.6:18.4。从增加值来看,2016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29.1亿元,同比增长4.8%(可比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同比增长4.3%(可比价)。
企业效益增长趋缓。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4.2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62.9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较快发展。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4%、11.7%和23.1%;增速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7.4和18.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9.6%、24.2%和9.5%;其中,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5和2.0个百分点。
八大行业稳健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八大主导行业实现产值59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9%,同比增长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2%;实现利润总额27.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0.5%。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2016年,培育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家。新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实现义乌市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零突破。创新创业平台逐步构建。新培育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科技金融稳步推进。新设科技种子基金2支,基金总规模达3.5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稳步增长。2015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16.8亿元,同比增长18.4%,全社会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6.55亿元,同比增长18%;企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2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高于浙江省和金华市0.84个百分点、0.75个百分点。
建筑业产值有所下滑。2016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9.8亿元,同比下降8.6%,签订施工合同额264亿元,同比下降14%;完成竣工产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市共有建筑业法人单位167家,同比下降5.1%。其中,一级资质18家,同比下降18.2%;二级资质42家,与上年持平;三级资质99家,同比下降4.8%;劳务分包8家,与上年持平。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6.2万人,比上年下降16.6%。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71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9%。从增速上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从规模和结构上看,义乌第三产业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和结构不断优化的特征。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34.4:63.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4亿元,总量位居金华各县区市首位,同比增长11.6%,增幅高于金华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拉动和支撑。城乡市场协调发展,乡村发展略快于城镇。随着义乌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城镇市场引领作用凸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电商、乡村市场保持较快发展。义乌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乡村市场略高于城镇市场0.6个百分点。
市场交易运行良好。2016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实现交易额3731.2亿元,同比增长7.8%。实体市场平稳发展。全市拥有有证市场46个,经营面积594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集贸市场总成交额1371.7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105.8亿元,同比增长12.6%。12月份义乌市场景气指数为1178.57点。客流、物流、资金流等指标表现良好。全年外商(不含港、澳、台)入境人数达4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公路客运量22898.7万人,同比下降8.9%,铁路客运量2064.9万人,同比增长19.2%,航空客运量122.7万人,同比增长2.5%。
电子商务发展全国领先。义乌连续三年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榜首,并成为唯一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开展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的县级市。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770亿元,同比增长17.14%,其中内贸1120亿元,同比增长20.6%;外贸650亿元,同比增长11.7%。2016年末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总指数为110.82,比2015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物流业平稳发展。2016年完成商贸货运量6564.6万吨,同比增长2.4%。其中公路货运量6411.6万吨,铁路到发量151.7万吨,航空货运量1.4万吨。义乌海关全年监管出口小商品集装箱88.6万标箱,同比增长5.6%;义乌港施封量51.0万标箱;义乌B型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总值达5.1亿元,同比增长94.6%,位居全国第十。快递业务量达10.3亿件,增长78%,占全省20%、全国3.3%。
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现有国内物流企业1639家、国际货运代理1056家、航空货代100多家、快递企业134家,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企业100余家;A级物流企业共57家,其中5A级1家,4A级16家,3A级36家。国内物流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502个县级以上网点,实现国内重要城市全覆盖。2016年,新增“新三板”上市物流企业1家,荣获国内物流行业最高奖"金飞马"奖物流企业2家。
会展业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全市共举办会展活动131个。其中,商业性展览37个,展览面积9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吸引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1.5万人次客商参展参会,其中参展企业14942家,同比增长17.9%;展位数36773个,同比增长12.1%,贸易成交额389.3亿元,同比增长8%。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项目18个,新办商业性展览项目7个,义博会成功与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建立首次合作。国家部委司局或国家级行业协会参与主承办的展览项目8个。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成功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简称UFI)认证,成为义乌第3个通过UFI认证的重要展会,通过UFI认证的展会数量位于全国县级市首位。
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展会布局。先后成功举办了义博会越南展和马来西亚展2个义博会境外展,参展企业54家,展位数97个。2016年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义乌还组织了83个境外展,同比增长27.7%,1095家企业参加,同比增长30.4%,共设展位数1765个,同比增长29.8%。
旅游产业不断壮大。2016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773.2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其中境外游客92.7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实现旅游总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16.3%,创旅游外汇57020.3万美元,同比增长10.2%。
2016年,国家旅游局授予义乌市“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称号,义乌成为全国首个经创建并获批的“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完成旅游项目投资8.4亿元。未来养生休闲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成为义乌历史上第一个土地公开挂牌出让的重大旅游项目;青旅望道时光项目首期土地已挂牌出让,并开工建设;提升国际商贸城景区游憩功能,“丝路壹号”异国风情街正式开业;完成55座旅游厕所新建、改建工程。2家旅游企业被推荐为“全国服务质量标杆培育试点单位”;全省百强旅行社5家,其中位列省50强的4家;在全省旅游行业率先探索建立旅行社导游人员服务安全规范等标准化管理制度。佛堂镇被省旅游局列为全省首批21个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之一;佛堂省级旅游度假区已通过资源价值评估,并完成公示;何斯路村入选浙江省旅游局、凤凰网组织评选的“浙江十大最美乡村”。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截止2016年底,义乌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5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28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65.8亿元,比年初增加220.7亿元,同比增长9.0%;贷款余额2067.3亿元,比年初减少28.0亿元,同比下降1.3%。保险证券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4.1亿元,增长1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6亿元,增长5.5%;人身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增长36.9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5亿元,增长21.1%。其中:财产险支付11.6亿元,增长13.6%;人身险支付4.95亿元,增长43.1%。2016年全市各网点证券成交额13118.7亿元,同比下降50.3%。
房地产业形势良好。2016年,义乌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开发结构进一步调整,商品房销售渐趋平稳、理性。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1.1亿元,同比增长41.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9.6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房屋施工面积59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其中新开工面积7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1%。
有效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同比增长13.6%,占金华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27.9%。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2016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5.7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17.3个百分点,其中,5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70.2亿元,同比增长86%;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完成投资3.3亿元,同比增长274.5%。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2%,为企业、单位和居民良好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正常运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有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年,完成国有投资234.4亿元,同比增长58.8%,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2个百分点。完成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0.3%,比重较去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完成非国有投资347.2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完成民间投资336.3亿元,同比下降7%,增速同比下降18.7个百分点。完成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滑至57.8%,占比较去年下降12.8个百分点。
工业性投资呈现向好态势。2016年,全市完成工业性投资129.0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技改投资92.3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工器具设备购置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48.5%;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27.6%。工业性投资在规模、结构等方面表现均好于去年,呈现向好复苏态势。
招商引资项目支撑有力。签约引进的义利动力总成、华灿光电、锐锋发动机、瑞丰光电、普洛斯物流园区、顺丰电商产业园、青旅望道时光等一批大而优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计划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特大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本年完成投资23.8亿元,占本年完成投资单位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投资比重5.2%。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特大项目初现成效,带动义乌投资规模扩大及结构优化。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果明显。2016年,先后举办首届世界义商大会、在浙央企——义乌合作交流活动、2016中秋座谈会、“走进浙大”、杭州、上海等大型推介活动15场,对接企业1800余家。利用各类展会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性招商,通过展会对接项目,对接重点企业520余家,重点客商约1000余人次,项目约350多个。
2016年,全市共签约项目8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9个,落地开工20个;10亿以上项目25个,落地开工12个;20亿以上项目18个,落地开工6个;50亿以上项目12个,落地开工3个。
按上年统计口径,上报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37.0亿元,其中产业回归项目74个,实际到位资金79.1亿元;资本回归项目3个,到位资金57.9亿元。
开放经济
外贸进出口平稳发展。2016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229.5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总额2201.6亿元,增长4.7%,一般贸易出口342.9亿元,增长3.7%;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851.2亿元,增长5.0%。进口总额27.9亿元,增长24.6%。全年监管出口集装箱共计88.6万标准箱,增长5.6%。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累计新批外商项目365个,增长145%;合同利用外资15485.5万美元,增长213.4%,实际利用外资10188万美元,增长65.2%。外经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举办了“一带一路”政策环境推介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中非民间论坛、企业“走出去”系列之投资欧盟国家培训班暨双向投资说明会等活动。积极推介“义新欧”班列,义乌天盟实业、商城集团和投资促进局在中白工业园签订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积极与中信保等金融机构合作,解决企业境外投资融资难题。2016年经备案的境外投资项目11个,完成境外投资2.8亿美元,同比增长7.8倍。和谐芯光2.5亿美元收购美国美新公司项目创义乌境外并购金额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