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曾经有一段失落的文明,即使千年后也难掩其光芒,这就是传奇的西夏王朝。直到1908年,俄罗斯探险家在黑水城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图书馆”,才让人们找回这段失落的记忆。在这当中,独特的西夏文字功不可没。
在义乌,就有一位72岁的农民,多年来一直苦研西夏文书法,想用书法艺术的形式留住西夏文字这项中国文化遗产。
60多岁老人不走寻常路
“我是义乌的一名72岁的老人,可以说是一名西夏文的发烧友。我自幼喜爱书画,曾自费辗转万里求学,到雪域西藏学藏文,到甘肃、陕西、宁夏学西夏文,多次上门向教授求教,尝试将西夏文融入书法中……”昨天上午,家住义乌市区的龚理辉说,他现在对西夏文的研究比较多,创作了不少作品,他的心愿就是能和人合作举办一场公益西夏文书法展,让更多人了解西夏文。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公元1036年(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5000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曾在西夏王朝所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带盛行了约两个世纪。元明两朝,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个世纪。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目前西夏文字在世界上的学者专家也不过几十人,多数年龄偏大,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龚理辉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获悉这个情况,就萌发了学习西夏文的念头。我的目的是留住人类文化遗产,填补西夏文字书法在浙江、义乌书法界的空白。
渴望引起更多人关注西夏文
在龚理辉决定学习西夏文的时候,已经60多岁,学习难度自然不小,不过他不畏难,几乎每天都待在书房里勤学。
记者看到,龚理辉的书房里摆着很多有关西夏文的书籍,其中《西夏文教程》是龚理辉学习西夏文的启蒙书。他说,这是国内乃至国际唯一一本西夏文教程,并可了解西夏文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
西夏学泰斗李范文编纂的《夏汉字典》是龚理辉的最爱,该字典共有150万字,采用科学简明的检索方法,从语音、语义、语法、字型等各个方面,对已知现存的6000个西夏字进行辨形、解义、注音和例句,可谓解读“天书”的利器。
西夏文字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它的书写和汉字完全不同。这对于一个农民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为此,龚理辉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高级班学习,在吴善璋等教授指导下,学习书法史、美学、章法等理论。2011年,他又到清华大学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学习,听张旭光等导师主讲书法。
2012年,龚理辉带着相机和毛笔,孤身来到西藏学习藏文。他还到甘肃、陕西、宁夏学习西夏文字。“我看到西夏王陵的时候,觉得真是太神奇了,差点以为自己来到了埃及。”
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龚理辉说,西夏文字有它独特的语法结构。经过国内外学者长期的研究,对西夏语言的规律有了一些了解,这让他学习西夏文字相对轻松一点。现在,他已经用西夏文字写出了成语、心经、孙子兵法、句段、农谚语等各种版本的书法作品册,并出版了藏文集、西夏文字集。
龚理辉现在他依然每天要练2000个西夏文字,为此,他买宣纸都是一捆捆地批发,还好老伴和家人都很支持他。“现在我已经学会写20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越学就越觉得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龚理辉说:“我只是一个农民,但我真的很想通过各种活动把西夏文推广出去,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西夏文,关注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