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2月1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 应悦)过去一年,我市贯彻省委省政府“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以“可游泳”为目标,以“河长制”为抓手,创新“1+9+14+6”源头治水新模式(即以1个总体规划为引领,突出9大源头治理,明确14个镇街主体责任,建立6大保障机制),统筹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了从流域治水向源头治水转变,从应急式治水向长效治水转变,从项目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两会”期间,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重点的“五水共治”,依旧是会场内外的关键热词,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讨论,都离不开“五水共治”话题。
“‘绿水青山,下河游泳’,以前不敢想的情景又回到了人们生活的现实中。”在市人大代表刘巧玲看来,“河长治”是“五水共治”的奋斗目标,“河长制”是做好“河长治”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此,她建议每条河道都有市、镇(街道)、村3名河长,并都有公示牌公示,市里要加强对河长的考核,建议每位河长在月初、月中旬每月2次进行巡查;建立联动机制,设立受理平台,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及部门处理的问题河长有地方说,有人受理、协调、督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地制宜开展河道清淤工作,由河长牵头,发动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列入工作,建立考核机制;要加大对岸边的绿化工作,把价廉、易养护的树木或植被种在岸两边,提高河道品位。“总之要通过‘河长制’这个载体,不断探索工作前进中的具体措施,确保‘河长治’。”刘巧玲表示。
“要继续深化落实‘河长制’,还可以率先设立农村‘溪长制’、‘塘长制’、‘渠长制’等。”市人大代表何德兴则建议进一步健全河长制全覆盖体系,设置总河长,向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乡镇街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本镇街总河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本村(社区)河长、溪长、塘长、渠长制总负责人;完善河长工作制度,推行河长会议制度,研究本地区河长制推进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细化河长、溪长、塘长、渠长职责,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深化落实河长制向溪长制、渠长制、塘长制的延伸,彻底形成河、溪、渠、塘的责任制的网络;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广泛宣传我市落实河长制工作,组建护水志愿者队伍,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等,发动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民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更是直接惠及农村居民的民生工程,量大面广,且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如何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市政协委员朱浩建议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与农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及其他建设项目相配合,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创新建设和管理模式,引入民营企业进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特别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当中,在参与中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政府部门也应采取适应农村的宣传方式,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动员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动中来,让广大农村居民真正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自觉遵守者和受益者。
市人大代表陈丽君则认为要重视农村生活污水管道养护。她建议要明确责任主管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农村生活污水管道养护办法,对长远目标责任主体、质量标准、运行管理、资金落实、督查考评、技术培训和乡规民约等作出明确规定,做到职责明确,有章可循;建立一支乡村治污队伍,定期检查管道畅通情况,及时清理污泥以免日久堵塞,污水横流,整个管道又要“开膛破肚”;设立农村污水管道养护专项资金,依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和“谁受益,谁出钱”的理念,提升村民自觉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在收取自来水费时,同时向农户收取污水管养护费,养护费单出核算,收支平衡,制定好收费标准;农村污水总管应加大保护力度,防止窨井盖被盗,定期检查窨井盖,切实做好污水总管的保护和消除安全隐患,对较粗的污水总管应设立明显标志,防止土石方的倒入而淹没,找不到污水总管的位置,公安、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大对破坏窨井盖和乱倒土石方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确保污水管平安运行。
“‘五水共治’是关系群众福祉的大事,我们要在去年整治的基础上,打好2017年‘五水共治’攻坚战。”市政协委员张红梅建议加大城镇雨污分流、工业企业污染、六小行业和集贸市场雨污合流整治力度,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河湖库塘的清淤工作,完成一定数量的河道清淤、门口塘清淤、河道两侧绿化提升工作;按照“一河一策”进行源头治理,全域剿灭劣V类河流、小微水体;加大排污口的整治力度;增加一些生态配水及水系连接工程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星级创建,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垃圾减量化长效管理机制。
“义乌水工程、水文化历史悠久,还有很多的挖掘空间。”市政协委员朱虹主张在“五水共治”中进一步提升和弘扬水文化。为此,她建议加强水文化教育,增强保护意识,水系治理工作不能只注重水利基础功能,忽视历史文化内涵,避免桥、堤、井、泉以及沿河重要的水景观、历史建筑、文化古迹被损毁;结合“五水共治”工程,开展水文化研究工作,由水利和文化部门、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义乌市水文化专业普查队伍,深入镇街和乡村田野开展地毯式的义乌水文化遗产普查,摸清历史和现状;做好水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开展水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在义乌江流域治理中融入文化元素,构建水生态,挖掘水文化,发展水旅游;成立义乌市水文化研究所,牵头开展水文化研究工作,把水文化建设融入“五水共治”工作内容,以水文化建设促进“五水共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