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贤(中)给村民介绍《故乡尚阳》的精彩内容。
村里每幢古建筑,都有毛春贤自费做的介绍牌。
“毛老师的新书领到没?里面有300多张照片,都是反映我们村里事情的,照片全是彩色的,很漂亮。”昨天上午,在义乌市赤岸镇尚阳村,一村民捧着一本厚厚新书,急着向其他村民推介书里的内容。
村民口中的毛老师,名叫毛春贤,今年87岁,是位性格开朗的老人。因为他20年来坚持拍摄故乡风土人情,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该村成功获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因为他的镜头记录,有手艺的村民成为了“大红人”……
难忘乡愁
为古村落保护提供关键史料
“这本书里的300多幅摄影作品,全是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内容都与尚阳村有关。从这本书里,大家可以看到尚阳村近20年来的发展变化。”毛春贤说,新闻摄影集《故乡尚阳》是他自费印制的,仅印制费就花了两万多元,共印了1000册。他打算送给村民一些,还要赠送一部分给义乌有关部门和图书馆等。
“目前我已送出了500多本,大家看了都说很喜欢。”毛春贤介绍,《故乡尚阳》分《美丽尚阳》《勤劳美德》《筑路致富》《文化遗韵》《抢救古建》《乡愁人家》等六个部分,每张照片旁边都清晰地标注着发表在《中国老年报》《金华日报》《浙中新报》《义乌商报》等报刊上的时间、版别,方便他人转载使用。
“一个人最怀念的地方是哪里?出生、长大的地方肯定算一个。我已是87岁的老人了,现在别无他求,就是希望把自己几十年来收藏的各种珍贵资料,以好的方式留下来,让家乡的后代们也能记住这些‘乡愁’。”
“这几年,村里大力开展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工作,宣传和各种申请材料都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我索性就把自己20年来发表的摄影作品分门别类重新整理了一下,并编成书送给有需要的人。”老人说,两年前,他就开始整理自己发表的3000多幅新闻摄影作品,把报道尚阳的所有摄影作品都选出来,并进行了归类。
“毛老师对村里的贡献,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们全村人都感激他、敬重他。”尚阳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忠说,最近几年,尚阳村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毛春贤无偿拿出了大量反映尚阳古风遗韵、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等新闻摄影作品,为村里最终获得这两项评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申报需要什么资料,他就去找,没有的就到现场去补拍,而且都不要报酬。都快90岁的人了,他的这份热情,真的很让村里人感动。”
发挥余热
20年发表新闻摄影3000余幅
1964年4月,毛春贤从部队转业到义乌农行,从事农村金融工作至1992年退休。
“现在村里人都夸我是摄影大师,叫我毛老师、毛大师,其实我是退休以后才开始接触摄影的。”毛春贤说,尚阳村是个好地方,不仅空气清新,风景秀丽,而且民风淳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特别多,是义乌境内为数不多的优美古村落。退休后,他虽然居住在义乌城区,但每周至少回老家一趟。
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一幅新闻摄影作品被当时的《义乌日报》采纳并发表,从此迷上了新闻摄影。由于从小生长在尚阳村,他也一直想要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尚阳村就成了他镜头里的主角。“我很喜爱这个村子,它与别的村不太一样,就想着尽量让外面的人知道村里的人和事。”
在毛春贤眼里,尚阳村光裕堂内的清代大珠灯,就是不一般的宝贝。谈起2015年曾拍摄发表过的珠灯,毛春贤满脸自豪。据介绍,这盏清代大珠灯是2015年7月初村民在筹建文化大礼堂时,在破旧不堪的承德堂的木楼上发现的。它直径2.2米,高3.5米,灯中间串连着3盏大珠灯(称娘灯),周围由6串串连的琉璃灯(每串3盏,共18盏)和6串诗句珠字对联组成,是目前义乌最大的清代珠灯。“当时,这盏古灯由10余只大木箱分装着,珠灯破了,灯珠散落在箱内。村里选派了3名心灵手巧的妇女,经过一个多月加班加点抢修,大珠灯终于‘破灯重圆’。如今,这盏大珠灯成了光裕堂的镇厅之宝,是难得一见的灯艺精品。而且灯中诗联,以诗颂灯,观灯赏诗,更显大珠灯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毛春贤说。
据了解,在迷上摄影之后的20年左右时间里,毛春贤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达3000余幅,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
朱建忠介绍,尚阳村古厅、古祠堂很多,其中,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的明代、清代建筑,现在村里还有6幢。毛春贤不仅把这些古建筑通过新闻报道一一宣传出去,还自己出资制作了各种展板,悬挂在古建筑的显眼位置,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对众多古建筑的观赏和了解。
聚焦民情
要把家乡推向全世界
“尚阳不仅是个好地方,也是出新闻的地方。”毛春贤笑言,村里乡间地头所发生的一些新风尚、新变化,成为他取之不尽的新闻摄影的宝贵素材。他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反映老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工作状态。他的新闻摄影作品朴实、接地气,为不少报刊提供了来自一线基层的摄影报道。
说起毛春贤,村民朱银香翘起大拇指不停夸赞。今年84岁的朱银香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做鞋匠”,她做的千针底鞋,村里人穿了都说很舒服。2008年3月,毛春贤以“尚阳老太做鞋手艺呱呱叫”为题,图文并茂地在报刊上介绍了朱银香的手艺。新闻刊发后,朱银香一时成了大家热议的“红人”,她缝制布鞋的手艺很快传遍义乌,她做的布鞋也因此成了抢手货。2012年10月,毛春贤再次在媒体上刊发朱银香的图片报道,如今“尚阳千针底鞋”不仅颇受义乌市民青睐,还远销上海、迪拜,产品供不应求。
“有个上海人找来,一口气预订了200双,每双200元,还当场付了定金。”朱银香拿出几张外地客户留下的大订单,笑称自己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在尚阳村,还有许多村民和朱银香一样成为了毛春贤镜头下的人物。除了拍摄人物,毛春贤也非常关注家乡的环境变化。昨天,在毛春贤的引领下,记者来到尚阳村田沿桥头的前溪。他说,这条清澈干净的前溪,以前是臭气熏天的垃圾河。他发现后,马上拍了一组照片,发表在当地一家媒体的报刊上,有关部门看到报道后立即采取行动,前溪很快得到了治理。74岁的毛金财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说,尚阳村“五水共治”可以用成果斐然来形容,其中毛春贤的“偷拍”报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有句诗写到: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满天。我还很想为村里再做一些事情,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心里高兴!”毛春贤拿着还散发着墨香的《故乡尚阳》说,编辑印制这本反映家乡变迁的摄影作品集,不是他的收官之举,他要继续发挥余热,直至尚阳古村真正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义乌有个了不起的古村落,它的名字叫‘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