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财经 正文

何海美:从“提篮女”到时代弄潮儿

发布时间: 2017-03-16 09:27:5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骆红婷

1989年,何海美(中间)考察俄罗斯市场。

2016年12月5日,何海美作为受表彰的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会时留影。

  中国义乌网3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骆红婷)《鸡毛飞上天》女主人公骆玉珠的精神受到无数观众赞誉。在义乌,有一个现实版的“骆玉珠”,名叫何海美。从“提篮女”到精明能干的商人,辗转几十年,她身上依然保持着义乌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特质。

  勤劳勇敢撑起“半边天”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提着篮子叫卖小物件一路走来,何海美感慨万千,过往虽已久远,但,往事仍历历在目。

  1978年,古装电影《红楼梦》在义乌热映三天三夜,迫于生计的何海美拿着剧照加入了“提篮女”的队列。她提个篮子在电影院门口的石板上叫卖照片,好奇的人、围观的人层层叠叠。“三天下来,她竟然赚到了150元。”这在当时堪称一笔“巨款”,那时何海美的丈夫月工资是33元。

  初次试水便旗开得胜,让何海美坚定了做生意的信心。已是一个两岁孩子妈妈的她,带着畅销的黑白剧照独自去了龙游、萧山、东阳等地方。“每天早出晚归,坐绿皮火车去各个地方赶交流会。”何海美回忆,那时每天可以挣七八十元。怀里揣着沉甸甸的收获,何海美总能忘却一天的辛苦劳累。

  就这样,通过销售“林妹妹”“宝哥哥”剧照,何海美早在1981年就拥有了5万元的存款。义乌“鸡毛换糖”担子迅速把黑白剧照卖到全国各地。当年,义乌从事明星照、年历卡片等各类印刷品经营的个体户队伍迅速扩大到四五十人。

  从此,何海美和义乌市场踏着同样的节奏,没有停过脚步。

  新起点再创辉煌

  1985年,何海美与5000多位经营户喜气洋洋地搬进了小百货室内市场;1996年,何海美进入了宾王服装专业市场;2008年10月,何海美在国际商贸城三期有了自己的商位。

  2014年11月20日,何海美作为义乌市场经营户杰出代表,将几十年前艰苦创业时摇过的拨浪鼓赠送给李克强总理。如今,这枚拨浪鼓已被转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将义乌精神镌刻在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中。

  看着国际商贸城巨大的市场建筑群,何海美说:“有党的好政策,义乌市场肯定能繁荣下去。义乌人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市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市场。为了市场,为了义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主动承担责任,薄利多销、诚信经营。”

  日前,在全国先进个体工商业户表彰大会暨纪念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何海美作为义乌个体工商户的杰出代表,被授予“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何海美的背后,是一个发展超过30年的庞大市场,是一个奋勇前进的商城义乌。

  如今,何海美已经60多岁了,担任义乌市围巾协会会长的她仍然勇立市场潮头,生意上事必躬亲。这位与义乌市场一起成长起来的女商人说,如果没有当年的“鸡毛换糖”,没有“提篮叫卖”针头线脑的年代,,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