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创业时,吕东升在办公室的留影。
吕东升正和员工讨论产品细节。
中国义乌网3月2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最近我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空看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这不仅仅是因为剧中很多场景是在我们厂里拍摄的,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述的‘鸡毛换糖’精神,让我感同身受。”日前,浙江华丽特针织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东升作为电视剧主角陈江河的原型之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爱折腾的“鸡毛”
吕东升是廿三里街道王店村人。王店村由于人多地少,土质贫瘠,当年外出“鸡毛换糖”者为义乌之最,约有500人,是名副其实的“鸡毛换糖”村。
吕东升说,自己虽从未出门换糖,但电视剧中“陈江河”走南闯北的经历,他还是经历过的。高中一毕业,他就创办了钢筋拉丝厂,后去了经编织厂做机修。23岁那年,又随伯父去了江西,办起了羽毛厂。
在伯父的带领下,年轻的吕东升成长很快,并在1990年接手了伯父在江西省永新县的羽毛总厂。1994年底,在江西羽毛厂摸爬打滚了八年的吕东升选择回到义乌发展。那时,义乌的小商品中属袜子最好卖,因此,吕东升选择了袜子作为二次创业。
为了一鸣惊人,在国产袜机纵横的年代,吕东升一开始就投资引进日本袜机。而在这时,他就跟电视剧“陈江河”一样碰到了同样的问题,高昂的维修费用,“一个零部件就要七八千块钱,一个师傅就要3000元/月。”吕东升说,为了省成本,他操起了老本行,不仅自己当起了机修学徒,还安排厂里的两个技术员在一旁学习,每天专研到深夜。
因此,当看到剧中“陈江河”因为昂贵的维修费,不得不“偷师”日本技术人员剧情时,吕东升尤为感触:“电视剧演活了我当年的经历,也道出了技术落后背景下我们创业的艰辛。”
1997年,为了进一步把握市场主动权,吕东升开始打造品牌,品牌名是他名字的衍生,“因为有旭日东升这个成语,所以我想到了以‘旭日’作为我的品牌名。”吕东升笑着说,这和电视剧中的“玉珠”牌,还有点异曲同工之处。
多年来,起步高端,走品牌路线,注重技术创新,袜厂在吕东升的带领下,一步步壮大起来,扛过了金融风暴,如今也正在跨越传统产业转型的坎。今年袜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五六月份,外贸形势喜人。
新时代需要创新
“忆苦思甜”,在采访中,吕东升不止一次提到这个成语。当他回忆当年的“鸡毛换糖”,为了生计,很多村里人每天都要穿鸡毛到深夜,忍不住皱起了眉:“‘鸡毛换糖’原本只是一种依附于农业的副业行为,在当时人看来是一种低下的行业。但是恰恰是因为它,因为这种一个人抵几个人用、不怕吃苦的精神,义乌才有这样的发展。”
在吕东升看来,“鸡毛换糖”的精神似乎早已渗透在他的骨子里。他就是在吃苦耐劳、勤劳拼搏、敢闯敢为的“鸡毛换糖”氛围下,不认命、不甘心、不等不靠、自立自强,依靠智慧,凭藉胆识,百折不挠,创新求变,硬是闯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生机在开拓中喷涌,活力在创新中迸发。”吕东升说,“鸡毛换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懂得忆苦思甜,不忘初心。当然,新时代也需要新时期的“鸡毛换糖”精神,要在传承和发扬老一代的义乌人优秀创业精神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唯有创新,才能成为一把“利剑”,让义乌披荆斩棘,突破重围,创造更耀眼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