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E网观察 正文

见证“鸡毛”飞天 吾三生有幸亦有话想说

发布时间: 2017-03-27 11:33:35 来源: 义网一家 作者: 王啸

  箫韶九成,有凤来仪。

  乌伤新韵,鸡毛飞天。

  《鸡毛飞上天》这部剧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个娓娓道来的义乌故事,是一股勾起回忆的乡愁情怀,更是一段宝贵的人生阅历。因为工作需要,我亲历了该电视剧项目从最早的洽谈对接到最终顺利播出的整个过程,见证了项目的酝酿、落地、开花、结果,历时三年,投入的绝不只有时间和感情。能够亲身参与到第一部义乌题材大型电视连续剧的制作,除了倍感荣幸,更觉得压力、责任和使命。对于义乌题材,我们怀揣敬畏;对于剧本创作,我们一丝不苟;对于协作拍摄,我们全力以赴;对于宣传推广,我们不遗余力。

  终于,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完成了从剧本上静态文字到屏幕中动态艺术的蜕变,在3月3日起于浙江、江苏卫视和乐视、爱奇艺、搜狐等网络平台热播。怀揣着忐忑追完半程,电视剧始终保持着不断刷新收视率和点播率的可喜势头,全国各地观众也给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社会各界口碑爆棚,连挑剔的豆瓣都给出了今年国产剧的最高分,毒舌电影也撰文称“好看的不像是国产剧”!一颗悬着已久的心终于放下。此刻心中感慨的绝不是庆功之喜,更多的是不辱使命的如释重负,还有好多的心里话想与大家说。

  作为项目的参与者,我想说“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多年以来,几代义乌人都极其渴望能够有一部讲述义乌故事的影视作品,也做了大量努力和多次尝试,但效果始终不尽如意。创作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绝不是靠一时兴起,能够一蹴而就的,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宝剑锋从磨砺出,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的大环境下,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终于瓜熟蒂落。热门的题材、走心的编剧、宏大的视角、精湛的演技,折射现实的故事内核,加之精良的制作班底,《鸡毛飞上天》成为了继《向东是大海》和《温州一家人》之后又一杰作,完整了浙商三部曲的版图,填补了义乌题材电视连续剧的历史空白,圆了200万义乌人和新义乌人的一个心愿。

  电视剧制片人吴家平曾经表示,他身为一名浙江商人,这部剧对于他来说有着非比一般的意义。从开始筹备到正式播出整整六年时间,这期间的耗费和付出外人难以想象。而金牌编剧申捷虽然科班出身、实力不凡,但他认为北方编剧要写好南方故事必须深入生活、亲身体验,决不能闭门造车。为了让剧本更扎实、更有厚度,更真实地讲述义乌商人的创业史,更准确地反映义乌的发展历程,申捷8次到义乌长期体验生活,走访了200多位商人。和他们一起吃住、进货、做买卖,了解义乌人的经商方法和生活习惯,活脱脱成了一个义乌人。申捷曾不惜废掉几十万字重写,因为电脑里的剧本完全跟不上义乌的发展变化!

  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的关心帮助和义乌市委市政府的积极争取之下,义乌方面和杭州佳平影业最终达成了合作拍摄关系。参与共同拍摄的核心意义在于,我们有了更多和主创团队进行直接沟通的机会,能够及时传达义乌市民希望通过电视剧讲述的义乌故事的和弘扬的精神内涵,帮助编剧对剧本进行深化创作,让剧情、画面融入更多义乌元素,让故事更贴合历史、贴近生活。电视剧半数以上的镜头是在义乌当地取景拍摄。因此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古月桥、宾王市场、国际商贸城等熟悉的场景建筑;谢书记、冯姐等记忆中的人物角色,开大会宣布“四个允许”、三角债问题解决、火烧假冒伪劣等关键节点事件,拨浪鼓、金华火腿、吴店馒头、东河肉饼、迎龙灯等本土风俗特色。对内,《鸡毛飞上天》勾起了太多过往的回忆和乡愁情怀,讨论剧情成了义乌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谈资。对外,《鸡毛飞上天》也成了生动的宣传片,让义乌的发展历程、义乌的城市形象、义乌的民俗文化、义乌的精神内涵通过电视剧的形式传播扩散。

  作为电视剧的铁粉观众,我想说“好看的有些出乎意料”。张译曾说,也许你不会喜欢它一开始的“土气”,也许你会不喜欢它的名字。这只是我个人近几年来最喜欢的故事,和最喜欢的角色。之前并不太关注国内的电视剧,所以一开始对张译并不十分了解。但我却十分欣赏他在近年来电影作品当中不俗的表现,还有他的微博、知乎专栏上面知性的文字。个人认为,张译既是一个对作品要求苛刻的实力派演员,也算是个才气横溢的文艺青年,从舆论和口碑上看,其演技、情商也是被充分肯定的,说是炙手可热并不为过。他能够给予《鸡毛飞上天》两个“最”字评价,其实可见其真实分量。

  确实,《鸡毛飞上天》是一部从剧名就开始“土”的作品。对比同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赏”等电视剧清新唯美的剧名,“鸡毛飞上天”或许算得上是当今影视剧界清泉当中的一股“泥石流”。光看剧名,可能很难让人产生追剧的念头。年长者告诉我们,义乌本地人都不喜欢“鸡毛”,把自己的孩子取名叫阿猫、阿狗都不会取名叫做“鸡毛”。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片头台词所说,鸡毛虽贱,但却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鸡毛虽轻,一有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正如“金牛”象征着华尔街一样,“鸡毛”在义乌这个特定的环境背景下产生了特殊的含义,体现了义乌商人的小人物、大情怀;展现了义乌市场的小时代、大格局。

  不光标题“土”,电视剧的前20多集更是造型“土”、布景“土”、道具“土”、连说话都“土”。而这正是导演组的用心所在,剧中敲糖帮鸡毛换糖的所用的扁担、箩筐、百宝箱、拨浪鼓等行当,全是流传下来的真家伙;剧中布景用的各种道具也全是民间征集来的老家伙。角色衣服的穿着风格也是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时尚潮流,满满的年代感更能让人产生代入感,沉醉其中不容易出戏。陈江河穿着脏脏的衬衫、破旧的毛线,操着一口南方口音,时不时还秀一口标准的义乌“土”方言。骆玉珠一身喇叭裤、牛仔衣,戴个大袖套,头上扎着羊角辫,很多观众阿姨看完都笑着说,当年她们就是这么穿的,很潮流!

  除了张译被称为“灵魂呼唤式”的演技,实力派演员殷桃、老戏骨陶泽如都是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戏,对每个细节的把握都十分到位。加之张译和殷桃曾在《温州一家人》当中合作过,他们对于浙商也有自己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对于角色的把握和展现方面也是有着独到之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除了主角意外,整部剧中无论是青年演员、群众演员,就连几个小演员都是演技全员在线,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正是演员们的走心表演,哪怕是“棒打鸳鸯”梗、“公媳矛盾”梗、“夫妻吵架”梗、“三角感情”梗等俗套梗都变得不落俗套,让人看得滋滋有味。导演余丁说,所有的演员对于每个细节都不苟且,从头一天就开始准备,当天到现场参与讨论,不断的走戏、调度,一点点的磨合。正是这样的“慢工出细活”才保证了整部作品的质量与口碑。

  当然,时代剧最大的问题就是镜头穿帮,《鸡毛飞上天》也不可完全避免。但从目前各界评论反响上来看,大部分还是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宽容,毕竟瑕不掩瑜,观众们都被精彩的故事和紧凑的剧情发展所深深吸引,毕竟艺术展现形式会有缺陷,一部电视剧通过讲故事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才是根本所在。《鸡毛飞上天》用最“土”的方式讲述了真实的义乌故事、弘扬了地道的传统文化、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众多代表都纷纷点赞《鸡毛飞上天》,美术学院专家也充分肯该剧,用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鸡毛飞天的见证者,我想说“义乌奇迹太不可思议”。《鸡毛飞上天》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中末的浙江义乌。30多年前,义乌是一个很少有外人知道的小地方,人多地少,资源贫乏,既没有工业基础又缺乏政策扶持的内陆小镇。义乌人“穷怕了”,农闲时人们便摇起拨浪鼓,挑着装满糖的箩筐,行走在浙江周边的城乡,用自制的糖换取鸡毛、牙膏壳等废品,以获取微利。这就是如今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历史开篇,鸡毛换糖。“进四出六”、“开四门”、“吃亏是福”,艺术创作抓住了敲糖帮的精髓,但现实要比艺术更真实、更残酷。在义乌的廿三里,这个被誉为拨浪鼓之乡,义乌市场发源地的地方,稍微上了点年纪的都曾干过鸡毛换糖的生计,看完电视他们都是感触颇深。很多老人们感慨,电视剧演的很真实,不过当年我们要苦的很多。

  身为80后的我,从小在城区长大,虽未曾亲身经历,但从小通过长者的回顾讲述和环境的耳濡目染,对于鸡毛换糖其实并不陌生,这是义乌的根。自打懂事,自己也亲身经历了篁园市场到宾王市场再到国际商贸城的市场变迁,参加工作之后,对于义乌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互联网+”、跨境电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也是亲眼见证。正如电视剧中的陈江河一样,义乌人从最早鸡毛换糖从小一点一滴积累起第一笔财富,不畏艰苦、敢于创新、勇为人先,搭乘全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小资金、小商品到小作坊、小市场;从谢书记喊出第一声号召到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兴商建市”不动摇;从马路市场到国际商贸城;从平困农业小县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新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启用、铁路口岸获临时开放,义乌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成就了改革发展的义乌奇迹。

  电视剧讲的是故事,但也是一次用视频艺术的形式对义乌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在历史的痕迹上没有创作、不加修饰。对于那些时代的场景,我们这代人并不会太陌生,我们也有幸见证了义乌的崛起和腾飞。邱英杰曾带着陈江河站在山顶,遥望这片神奇的土地畅想规划义乌未来的光景,不知当时的他们是否真的已经预料到现在的样子?回到现实,用当年最早一批参与市场建设的义乌商人最朴实的话来讲就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们当时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么大的市场,义乌会发展成现在的这个样子!

  作为义乌精神的传承者,我想说“接过货郎担磨砺前行”。电视剧从商战线和感情线上来看,观众是大呼过瘾的。剧中的陈江河既会赚钱又痴情,堪称是新时期的男神典范,已经圈粉无数,迷妹们喊出了“嫁人当嫁陈江河”的口号,也有不少人将电视剧奉为商业和爱情的双重白皮书。深究其原因,其实陈江河真正的人格魅力来源便是“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

  末代货郎楼仲平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他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停止过“鸡毛换糖”,只不过以前是挑着扁担用脚走路换糖,现在是经营企业通过市场换糖,其中的精神和内涵并没有改变,改变的不过是手段和思维方式。鸡毛换糖是义乌人早期的谋生方式,而内核远大于形式。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时,义乌人拿“勤耕”换收成;早期文化程度不高时,义乌人拿“好学”换知识;,外出营生人地不熟时,义乌人拿“刚正”换朋友圈;政策不明前途未卜时,义乌人拿“勇为”换市场商机;假货横行债务不清时,义乌人拿“诚信”换立足之本,开拓海外加大开放时,义乌人拿“包容”换国外市场。老一辈的义乌人无时不刻都在“换糖”,这一点通过电视剧里的故事也很好地呈现了出来。时代在发展,市场形势和经营模式日新月异,得以传承下来的,是不变的义乌精神。

  有人会说,鸡毛飞上天,迟早有一天会掉下来。是的,只要改革发展之风不停,鸡毛会一直努力飞,义乌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有的鸡毛会落地,那是因为“家文化”在义乌人的思维里根深蒂固。义乌人顾家、重孝道,飞得再高、走得再远,始终记挂着家乡。义乌人甘心选择回来,落地沤成肥料,滋养反哺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培育、传承新一代的生命,让更多的“鸡毛”飞上天! 作为新时期的新“鸡毛” ,面对长辈们传递下来的精神火炬,面对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市委市政府“三勇三新”的号召,面对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宏伟目标,我们当继续传承和发扬鸡毛换糖精神,绝不轻言放弃。

  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鸡毛”虽土,但秉承着义乌精神的新一代义乌人,必不愧对老一代鸡毛换糖人的传承和寄望,一如既往地成为世界潮流的弄潮儿;“鸡毛”虽轻,但作为新丝路新起点的义乌,会承担起“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担,为实现“义乌梦”、“中国梦”努力飞天。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