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6集,好看得不像国产剧。”
“鸡毛虽轻,但是见时代、见乡愁、见人性。”
在网上赢得这样良心评价,豆瓣评分8.7的,是目前正在浙江、江苏卫视热播的《鸡毛飞上天》(以下简称《鸡毛》)。
这部剧以陈江河和骆玉珠的感情与创业故事为主线,跨越40年,讲述了三代义乌人,艰辛曲折又充满激情的创业史和感情史。
一部正剧,怎样成为年轻人的流量担当?昨天,《鸡毛》剧组在北京召开了研讨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文艺评论家和该剧主创、出品方等,汇聚一堂,探讨了这个问题。
演员拍戏
也用上“鸡毛换糖”的精神
《鸡毛》由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视众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柠檬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杭州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这是继《向东是大海》、《温州一家人》后的浙商三部曲收官之作。
拍的是义乌商人,拍戏的人也用上了“鸡毛换糖”的精神。
《鸡毛》经过6年的精心准备和团队组建。制片人不仅要求编剧下基层,根据真实的义乌发展史改编剧本,更是要求张译、殷桃等一众主演亲自体验生活,开座谈会,向当地企业家取经,深挖创业和生活细节。
殷桃感慨自己碰到了一个“不违背基本创作规律”的班底,“我第一部戏叫《历史的天空》,那时不管导演也好,主演的李雪健、张丰毅老师也好,每天大家都在讨论戏怎么演。在《鸡毛》,我又重新有了这样的感受,特别感恩。”
佳平影业董事长吴佳平说,现场一共拍了600多天,张译、殷桃的档期都超了,“以往(演员)超期马上走人,但他们又坚持了半个月,而且一分钱没要。”
诚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尹鸿所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故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缺乏个体的主体性,创造力、生命力、能力都被抑制了。但这个作品表现的中国人,在时代给予机会时,把握住了,就像鸡毛有了风就能飞上天。”
在义乌代表看来,“这部剧最大程度还原了义乌经济社会和几代市场的变迁”,弘扬了浙商精神,也圆了义乌人共同的梦想。
这部剧
刷屏义乌人的朋友圈
饰演领军人物陈金水的演员陶泽如在研讨会上说,他一拿到剧本就放不下,第一集的火车戏让他想到自己12岁时爬火车从南京到北京的经历。
剧中很多细节都来源于义乌企业家的亲身经历。比如骆玉珠的原型,就是义乌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在火车上抢窝窝头以及背着货物挤火车等等,都是她的真实故事。
她回忆说,1975年前后,十二三岁的她跟着母亲,从老家走到义乌买红糖或是针头线脑,再回农村换小麦大米,“公鸡的鸡毛很漂亮,回家就一根根挑出来串成鸡毛掸子,差一点的就做成有机肥。”就是这些最终变成一分一分的钞票,让贫困的周家生活下去。
出品方2015年就跟周晓光沟通过拍摄的事,殷桃和张译也都和她有过互动,剧里很多场景都是在新光的工厂拍的,《鸡毛》的播出,让周晓光上了热搜,但影视作品肯定有很大的创作成分。比如,男女主角坎坷的感情线,周晓光笑称那和自己完全不同,“我比骆玉珠幸福许多,虽然婚后我们因为创业经常天南海北地分开,但30多年来,我们感情特别好。”
《鸡毛》60%的内容在义乌取景拍摄——从古月桥到城市中心绣湖公园,从鸡毛换糖的发源地廿三里街道到商贸古镇佛堂,从已搬迁的宾王市场到国际商贸城,剧组的足迹遍布义乌大街小巷。这也让很多义乌人自豪地在朋友圈晒截图。
楼剑平是一位义乌当地派出所的辅警,曾经也干过买卖,剧中很多桥段,他都亲身经历过,比如,骑着三轮车拉货、帮叔叔摆摊看店做生意:“我与妻子也是这样共患难走过来的,她跟着我吃苦却没有一点怨言。”
现在,楼剑平每天都在手机上追剧,还推荐给外地的战友,“剧里陈金水传给陈江河的那些行规,到现在也是受用的,‘一分钱撑死人,一毛钱饿死人’、‘只有先让别人有钱挣,自己才能挣到钱’等等,给现在的年轻人上了一课。”
抚顺人刘东在义乌开素食餐馆,待了18年,大家都叫他东哥,他也把自己当成了义乌人。平时很少看电视的他,最近一直在追《鸡毛》,“它让我想起了这些年自己的拼搏,我们是新义乌人,但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一样深厚,我相信诚实守信包容的义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