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小洁走义乌 正文

从弃婴到身家几十亿 陈萍用“义利双行”让鸡毛飞上了天

发布时间: 2017-03-23 11:10:03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沈颖洁

陈萍办公室悬挂的一副巨大的水彩画,正是他办厂之初的写照

  中国义乌网3月23日讯(记者 沈颖洁)从弃婴到傲立上海潮头的东银集团董事长,至今已掌控净资产几十亿的义乌传奇人物陈萍,就如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主角陈江河一般,用睿智的眼光、过人的胆略以及荜路蓝缕孤身奋斗的创业精神,创造了一个个“点石成金”“莫名其妙”的商业奇迹。

  身世之谜被揭晓

  从此改名为“陈萍”

  七十三年前的一天,一位母亲怀抱婴儿,在义乌大陈镇金山村内来回踱步。最终,她选择了一户大户人家,悄悄将襁褓中的婴儿放在门口便匆匆离去。

  巧合的是,这户人家一心想要生个儿子,无奈产下一名女婴,眼看有人将“儿子”送上门来,便将自己的女儿送往别家,留下了这名弃婴,取名陈溪顺。并将他视为己出,悉心照料,供其读书成才。

  十八年后,陈溪顺学有所成,考取了江西省工业劳动大学,成为当时村里第一位大学生。

  某日,当他正在学校写墙报时,忽然来了一位中年妇女,自称为陈溪顺的母亲。母亲明明在家中操劳,为何眼前这位不速之客突然降临以生母相认?陈溪顺始终不敢相信,但眼看这位女子带了丰盛的食物,千里迢迢赶来相认,不像是作假,顿时心中酸楚交集,暗自思忖原来自己的身世竟然如此不同寻常。

  想到自己如一叶浮萍,不知从哪里飘来,陈溪顺百感交集,五味陈杂,随手在墙报末尾署名处写下笔名“陈萍”二字。

  谁料,这篇墙报因为文情并茂,被《江西日报》登载而传诵一时,“陈萍”二字也随之名声鹊起。从此,陈溪顺便改名为“陈萍”,也就是如今上海东银集团董事长。

  为了倒卖纽扣

  开着拖拉机去换鸡毛

  在临近毕业时,因三年自然灾害学校停办,陈萍回到了大陈金山村,从此就在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了十多年。

  在当时的义乌,弃农经商、摆地摊做小生意被视作“投机倒把”的行为加以打击。有着经商头脑的陈萍看中了湖州南浔一带的纽扣厂,一心想要将纽扣倒卖到义乌,却苦于没有机会出门进货。

  要出门,只能去鸡毛换糖。于是,这位江西省工业劳动大学的大学生也肩挑担子,手摇拨浪鼓,加入了“鸡毛换糖”的队伍。

  在南浔,鸡毛是用草纸来换的,四五张草纸,一把鸡毛。但陈萍碍于面子,始终叫不出那一声吆喝,只能默默地摇着手中的拨浪鼓。

  一直到中午临近午饭时间,边上一位年轻人邀请陈萍去他家吃饭,吃完饭后,陈萍多给了一些粮票表示感谢。年轻人看出陈萍是第一次出来换鸡毛,便招呼附近的村民有鸡毛的也拿来换。

  这时,陈萍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在当地颇有号召力,他灵机一动,便决定直接通过他来收集邻村的鸡毛,并给他一些好处。

  按陈萍的话来说,他当时是升级版的鸡毛换糖,并没有像普通的敲糖帮一样,挑着担子挨家挨户地换鸡毛,而是开着拖拉机,拉着一车的草纸而出,载着一车的鸡毛而归。

  每年的春节和元宵前是纽扣生意最好的时节,陈萍便趁着这个时候开着拖拉机出去换鸡毛,买回来的纽扣再拿到廿三里去卖。

  “那个时候和投机倒把办真是斗智斗勇啊!”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萍仍心有余悸。

  被投机倒把办抓了几次后,陈萍发现,他们将没收的纽扣以1分钱的价格转让给合作社收购,虽然市场上能卖到2分甚至1毛,但是直接给合作社减少风险,且可以把量做大。

  于是,陈萍找了机会与合作社的人,将纽扣直接卖给合作社。就这样,合作社成为了当时义乌最大的纽扣供应商,但谁都不知道背后真正的供应商是陈萍。

  回到出生地办企业

  80元搞定产品供应链

  1977年,安徽省农村开始出现生产责任制,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前奏。这一年,大陈邻村的苏溪杜村党支部书记请陈萍出山为村里办企业。一听是杜村,原本拒绝的陈萍开始动摇了,因为杜村正是他出生的地方。尽管无资金、无厂房、无设备、无技术、无供销渠道,陈萍还是决定出山,到自己出生的地方试一试。

  办企业先要出外找业务,出差就要花路费。知识分子的自尊使他决定自己垫路费出差。

  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签合同。虽然念过大学,但对于合同陈萍还是一无所知。他便“曲线求教”,拿着两套工作服样品来到南昌,以低于进价的价格推销给一家劳保用品公司,并让对方拟合同,“骗”回了第一份合同。

  学会了写合同后,陈萍继续上路,在去往茂名的路上遇到了两位诸暨人,一问得知他们在诸暨开服装厂,一番协商,决定以先垫付后支付双倍价钱的方式来帮陈萍加工服装。就这样,加工厂商也找到了。

  在诸暨人的推荐下,陈萍又来到诸暨布料厂,买了一些布料去染色,但因为染布厂的失误,将布料染坏了。为了弥补失误,染布厂答应为陈萍寻找最低廉的布料厂,就这样,又阴差阳错地解决了原材料基地。

  最终,陈萍将货品如期交给订购商时,对方已经晋升为南昌商业局局长,在他的号召下,全市的商店经营者都聚集在一起,陈萍拿着样品,当场办起了“展销会”,现场订货,立即解决了销售渠道。

  这趟出差回来,陈萍一次解决了原材料基地、加工厂、销售渠道问题,旅差费共花了200元,村里只有80元,其余120元给了张欠条,等企业赚了钱才付清。这就是陈萍以“80元人民币起家”的故事。

  再谈义商精神

  “义利双行”是商魂

  如今,陈萍已是上海东银集团的董事长,拥有多家全资子公司。上海的东银中心是长宁区标志性建筑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有14家,平均每年上缴区财政税收7亿元以上,是长宁区财政支柱企业。

  走进陈萍的办公室,一副巨大的水彩画悬挂于正中间,取名为《筚路蓝缕曙光在前》,这正是他办厂之初的写照。曙光从东方升起,画中山上有神庙,山中有金矿,却没有路可以过去。“路在哪里?路在脚下,路是人走出来的,别人能上去,我也一定能上去。”陈萍如是说,筚路蓝缕,曙光在前,有志者,事竟成。

  如今再看《鸡毛飞上天》,重温那个年代的创业历程和义商精神,陈萍给出了四个字——“义利双行”。陈萍认为,过去的“进四出六”在今天看来,就是“义利双行”的体现。做生意不好高骛远,不利字当头,不因循守旧,而是细水长流,义利双行,趋时观变。这便是义乌的商魂,也是义乌市场经久不衰的法则。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