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以义乌商人创业故事为背景的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高校,义乌工商学院将其引入思政课堂教学,引导全校师生追剧,还将其作为对留学生教学的素材,加深外籍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不仅让全校师生更好地领悟到了义乌的发展变迁史和义乌人敢想、敢干、不服输的创业精神,还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大讨论。”昨天,说起把热播剧引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义乌工商学院有关领导介绍说。
热播剧进课堂
“早在去年,《鸡毛飞上天》在义乌拍摄时,我就想将其引入课程,与学生一起追剧。”思政教师王文跃说,电视剧开播前,学校宣传部就开始做电视剧开播前的舆论预热,学校微信公众号对电视剧开播新闻发布会、播出时间、播出渠道、片花等内容进行及时宣传,以此激发学生关注、观看本剧的兴趣。《鸡毛飞上天》播出后,学校还在网站、微信公众号上解读电视剧中的义乌元素,挖掘电视剧背后的原型事迹,多角度展现义乌发展历程中的辉煌成果,还原义乌、义商、市场的成长轨迹。与此同时,该校还采访了创业学生典型,与在校学生一起交流分享校友们的创业与成长故事。
“那时候的创业条件远比现在艰辛,‘换糖客’们离开家乡四处闯荡。现在国家这么支持创业,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创业班学生苏争光感慨说,希望能有一天,他通过努力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
把创客请进校
“我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家里长辈就做过‘鸡毛换糖’生意。电视剧里,主人公陈江河坐着绿皮火车跑遍大江南北,有时在火车上以物换物,有时直接睡在绿皮座位下的场景,真的很让我感动。”义乌籍学生王童说,最近几天,他还与父母在探讨这部电视剧。
据悉,为更好弘扬“鸡毛换糖”精神,该校还邀请一部分本地创客进校讲述创业经历。“义乌原本是非常穷的地方,地理条件非常差,老百姓靠种庄稼为生,日子过得很苦。但义乌人民勤耕好学,非常能吃苦,在别人过年团圆时,他们还挑着红糖饼,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换鸡毛。虽然现在早已没有了‘鸡毛换糖’这种贸易形式,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一段历史。”回想当初走街串巷的经历,义乌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说,他就做过“换糖客”,也是那段经历让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让他学会了敢于去争取、去面对,敢于去解决各种常人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该校还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浙商精神大讨论”,由思政教研室主持系列活动。思政教研室系统分析了各时期的浙江精神,让学生对新时期的浙江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有了更深入了解。与此同时,“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价值观大讨论也引发了该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
留学生也追剧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义乌,该校国际教育学院还组织留学生集体观看《鸡毛飞上天》。结合电视剧的背景,教师为留学生们现场讲解“鸡毛换糖”的发展历程及义乌市场的发展轨迹等。
来自比利时的学生文杰,对义乌“鸡毛换糖”的传统、时代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教师介绍完后连连感叹。除了在追《鸡毛飞上天》外,他还观看了另外两部反映浙商的影视剧———《向东是大海》与《温州一家人》。“浙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浙商真了不起。”
“去年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浙江省第十届外国留学生‘梦行浙江’趣味运动会,我们学校在入场式这一环节选择的便是‘鸡毛换糖’这一元素。虽然我只是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喊着‘鸡毛换糖喽’在操场上走了一圈,但我却深深感受到这过程的艰辛和不易。货郎担很沉,挑着这个担子走街串巷,还要一直大声吆喝‘鸡毛换糖’,这需要耗费不少的体力,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来自马里的学生斯迪卡说,深入观看电视剧后,他对义乌的“鸡毛换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义乌这座城市了。
该校党委书记王振洪表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关键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强起来、时尚起来,课堂教学要追感人故事的“正能量剧”,更要追国家和全省改革发展的“时事大剧”,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