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会现场
中国义乌网4月20日讯(通讯员 王朱敏 记者 毛旭倩)4月18日,浙江工业大学义乌研究院(下称“研究院”)组织召开博士后开题审查会,赵军、杭伟两位博士参加开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委员会常务理事计时鸣教授、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袁巨龙教授、浙工大义乌研究院智能装备与制造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庆华教授、鲍官军副教授作为专家评委出席开题报告会,义乌市科技局、人社局相关领导出席会议,研究院执行院长钱佩忠、副院长姜宝珍参加会议。
为加强研究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院内智能装备与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研究院向人社厅申请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016年9月,研究院获批建立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资源,与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对接联合培养博士后。此次博士后开题审查会,标志着浙工大义乌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正式启动。
赵军
赵军的博士后选题是《仿形冲击磨粒高效超精密研抛微机电陀螺半球凹模新方法研究》,学校合作导师是计时鸣教授,企业导师是杨庆华教授;杭伟的博士后选题是《基于矫顽效应的钽酸锂高效超精密磨削加工研究》,学校合作导师是袁巨龙教授,企业导师是鲍官军副教授。两位博士后将在导师们的联合指导下,在研究院完成课题研究和实践。
开题审查会上,赵军和杭伟分别就各自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方案可行性、创新点等方面做了开题报告。
杭伟
四位专家评委在充分肯定两位博士后选题价值的基础上,就选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参考资料等方面,与两位博士后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提出了修改意见和新的可待深入的研究方向,希望两位博士后通过开题,不断完善研究内容和思路,争取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也争取把技术在研究院工程化、产业化。
随后,专家评委就两位博士后的开题报告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经专家组评议,一致认为两位博士后选题恰当,研究内容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工程应用价值,同意两位博士后开题。
两位博士后简介:
赵军,男,1983年出生。2007年以来,在吉林大学师从赵继教授从事智能精密制造方向的研究工作,博士毕业后进入浙江工业大学特种加工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针对大构件不规则焊缝,开发了自主移动磨抛机器人,提出了视觉-磨抛力-柔性工具位置多因素多传感耦合的磨抛材料去除方法,实现了大构件不规则焊缝高效高精度的机器人自主磨抛。近5年来,申请人主持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已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检索的学术论文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
杭伟,男,1984年出生。2007年以来,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以及磨粒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针对极易破损的铁电功能材料-钽酸锂开展高效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于2011-2014年在日本茨城大学攻读博士,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非线性的压痕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对于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压痕实验中常见的“尺寸效应”,而且能提高数据处理结果的可信度和一致性;提出了以低温高导电率冷却液辅助磨削加工方法,成功地将6寸钽酸锂晶片减薄到100mm以下。博士毕业后,主持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青基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日本文部科学省基础研究1项。在国内外发表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