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近50万人次的境外采购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常驻外商,5300多家各类涉外机构,出口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浙江省义乌市这座城市每时每刻都在与“一带一路”发生着联系。为此,义乌市人民法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找准职能定位,有效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义乌市场美誉度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义乌发展对外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侵犯知识产权现象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义乌市场的美誉度。
“我们重点打击侵犯著作权、销售伪劣商品及侵犯商标权等扰乱市场贸易秩序的行为,维护义乌市场的美誉度,护航义乌小商品走出去。”义乌法院院长钱建军如是说。
义乌法院通过打造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化队伍,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方式改革和专利审判试点,便捷保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2013年以来,义乌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460件,其中涉外知识产权案件212件,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挽回经济损失3197.7万元,大大提升了义乌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形象。
化解涉外商事纠纷,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
2005年3月,义乌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成为全国首家具有一审涉外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的持续繁荣,也带来了大量涉外民商事纠纷,其中绝大多数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该院牢固树立“涉外无小事”理念,坚持平等保护、法制统一、独立审判和非歧视性原则,全力打造涉外商事审判精品工程,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义乌法院大胆尝试,创新涉外民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于2015年11月会同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涉外民商事纠纷诉调衔接机制,聘请具有一定法律素养且在外商中具有较高威望的外国人作为调解员,协助化解涉外纠纷,尽可能把矛盾纠纷调处在诉讼前。
同时,该院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法官办公室,由法官直接入驻,为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提供一站式、便利化的法律服务。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受理司法确认案件28件,涉案标的额累计158万余元。除1件申请撤回外,其余27件均予以确认并主动履行完毕。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和布局,义乌法院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找准职能定位,走出一条符合义乌地域特色的司法服务新途径。”钱建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