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综合体新业态
欧贝饰品原先在义乌市北苑租厂房多年,自去年7月入驻新光聚饰云产业创新综合体就踏实多了。在这里,它可以和40多家饰品企业一起共用环保处理设备,解决了单个企业在外高昂的环保成本;在这里,订单旺季,企业间可以互相帮忙,既能实现工艺上的优化,也解决了单个企业人手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这里员工宿舍、食堂、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也帮助园区企业更好地留住工人。
“仅废水、废气处理这一环节,园区就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30%以上。”欧贝饰品总经理吴潭浩说,“以前,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去找原料供应商,因为量不大,很难找到好的供应商。现在借助聚饰云这个平台,原料实现统一采购,有了统一的供应商,也有了选择的余地,品质也比原先更有保障。一年下来,仅采购成本就能降低15%到20%。”
聚饰云产业创新综合体,缘何受到众多小微企业的欢迎呢?原来,2015年新光集团开始投资3亿元兴建15万平方米超大规模饰品产业基地,着力打造饰品产业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和展示交流中心,面向未来的饰品行业生产能力的集聚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这里已然形成一个产业创新综合体的“义乌样本”。
饰品行业一直是义乌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达100多亿元人民币,占到全国饰品业70%以上,饰品加工(不含电镀)企业及个体加工户约有1.35万家,是全球最大的流行饰品生产基地之一。但2008年以来,义乌饰品在迅速崛起后遇到瓶颈,面临很多挑战。面对种种困扰,在“低小散”整治的东风下,集产业集聚且融合“互联网+”的国内首个饰品产业链垂直平台———聚饰云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通过产业集聚,这里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设计、打样研发、仓储物流、技能培训、环保监测、材料供给等系列配套与孵化服务,企业无须再为材料库存、后勤支持、废水废气处理、工人培养等问题而操心。”聚饰云平台总经理王海瑶这样说。
据了解,截至7月底,聚饰云平台注册企业用户已达2.3万余家,用户人数超过6.2万余人,平台月均成交额超过1亿元。
可以说,聚饰云全力打造的产业创新综合体,正是义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义乌加快推进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由分散布局改造向集聚化改造转变。制定产业创新综合体扶持发展政策,充分利用新社区集聚产业用房、标准厂房、老工业区低效用地集聚二次开发建设,科技型小微创业园等,以新光聚饰云产业模板为平台,打造义乌产业创新综合体,加快小微企业产业园建设。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义乌工业以纺织、饰品、拉链、化妆品、工艺品等传统产业为主,技术装备落后,附加值低,工业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破解发展难题。为此,近年来,除了扎实推进要素改革等措施,义乌还以“机器换人”为重点,以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作为义乌市“机器换人”示范企业,义乌华鼎锦纶有限公司于2013年进行技术改造,实际设备投资8亿元,主要引进锦纶长丝高速卷绕机,配套加弹机、分丝机等国产设备,项目完成后形成年新增9万吨差别化锦纶长丝的生产规模。2014年公司研发和实施了锦纶行业首创的全流程智能化锦纶6生产制造技术,建成锦纶切片智能化送料系统、锦纶纤维智能化生产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实行全车间动态自动化管理。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加工成本减少25%—30%,减少人工800人,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4000万元,建筑面积较普通仓储系统减少81%。
来自义乌市经信委的资料显示,2015年至今,义乌加大政策力度,引导企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市共有208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实际投入31.3亿元,节约人工1.2万人。义乌市有7家“机器换人”中介服务机构,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指导。通过出台多项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机器换人”、自主创新,扶持比例从最初的6%增加到目前的21%,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设备的更新换代。近年来,每年财政投入资金7000万元左右,部分龙头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在经济新常态下,义乌市工业投资基本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义乌产业结构以传统小商品产业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全市2.6万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761家,传统产品以袜业、饰品、无缝内衣、拉链、化妆品、工艺品等为主。
据介绍,义乌通过多措并举,工业投资总量持续放大。2016年完成工业投资129亿元,占金华市工业投资总量的17.2%,居金华市第一。今年1—6月完成工业投资68.1亿元,同比增长39.1%,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近三年来,义乌市每年基本保持40个左右亿元以上投资规模的产业项目,作为工业投资的主力军,这批项目每年投资贡献额在60亿元以上。随着吉利动力总成、华灿光电、瑞丰光电、赵龙特种工程车、海之纳生物、森宇铁皮枫斗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兴产业投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新旧动能自如转换
同时,技术改造投资结构逐步向好。2016年义乌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92.3亿元,占全年工业投资比重的71.6%,占金华市技术改造投资总量的15.6%。今年1—6月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3.2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工业投资比重的48.8%。去年以来,义乌技术改造投资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传统产业从单一的设备更新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新兴产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比重逐年升高,技改投资结构越来越合理。
为扎实推进要素改革,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义乌还着重抓了两件事情:一是严格执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实行差别化水电气价、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差别化环境资源配置等政策,着力使资源要素配置更加精准。二是加大D类企业整治力度,全市102家D类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整厂关停、厂房改造、自我提升等途径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去年以来,义乌市加大企业“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无整治”“低小散整治”的工作力度,以“腾笼换鸟”为突破口,向存量低效工业用地要发展空间,计划3年内实施工业用地“腾笼换鸟”5000亩以上,今年计划完成1500亩以上。截至目前,通过老工业区有机更新、工业用地政府回购、工业资产国资收储等方式,已完成1150亩工业用地“腾笼换鸟”。这部分从存量中盘活起来的工业用地,将至少带动150亿元的民间投资。
义乌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在当前经济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下,义乌市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做好增量文章。近两年相继引进一批汽车装备制造、LED光电等项目,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十三五”期间义乌提出四大主导产业,分别是日用时尚消费品、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健康,力争实现“两个千亿”“两个百亿”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