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东义水道:一江春水向“西”流 留下繁华无数

发布时间: 2017-08-25 08:38:50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从东阳到义乌的水道,古时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东阳江,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主要流经东阳北部乡镇,经东阳城北,从吴宁街道前村出境进入义乌。在义乌境内称为义乌江,义乌江从廿三里街道何宅村入境,经东江桥、西江桥、江湾,到佛堂。在佛堂镇北部,汇入同样发源自磐安县大盘山、流经东阳南部乡镇的南江。然后在义亭镇上低田处流入金东区,后经婺江,过兰江、富春江,至钱塘江流入东海。

  古时,陆上交通很不发达,运送货物基本以水运为主,东阳江、南江、义乌江就像现在的公路主干道一样,加上沿途不断汇聚的几十条支流,构成了一张巨大的金义水道网,其中巍山、南马、廿三里、佛堂等就是这个水道上的商埠重镇。

  [古道探秘]

  沿着公路

  追寻水道轨迹

  1966年10月,从事东阳、义乌间短驳运输的4对竹筏辍航,代表着曾经热闹的东义水道航运的结束。这也注定了50多年后,我们只能沿着公路追寻水道的轨迹。

  东阳江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在磐安县境内长31公里。在东门乡新城村进入东阳后称中江,东门至横锦段称锦溪。横锦至上陈,纳仙门溪称练溪。练溪流经歌山称歌溪。折而西行,经楼西宅、象溪滩、西宅到寀卢,称定安溪。到县城北称东阳江。于吴宁街道前村出境入义乌。东阳江在东阳境内俗称北江,长57公里,主要支流有20余条。

  不过,据《中华博物》记载:“东阳江,上源二,北曰太白溪,出浙江东阳县东北东白山,西流至义乌县。合画溪,南曰画溪,出东阳县东南大盆山,西北流,既合北源,称义乌港,亦曰东阳江,西南流经金华县,会武义港,称婺港,又西北至兰溪县,会衢港,折北称兰溪,浙江之上游也。”

  也就是说,古时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东阳江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东白山,一个是大盘山,分别对应北江和南江,当这两江在义乌江汇合后,才称为东阳江。

  民国时期,东阳江上的航道主要是浦潭至义乌航线,经横锦、林头、歌山、寀卢、前村等埠头,一直到义乌的东江桥。在清代,木船可以经过义乌,直到杭州。到了民国初年,只有涨水期才能通行木船,平时运输主要靠竹筏。

  横锦水库建成后,浦潭、鹤州已不可寻,不过我们现在可以从磐安入境的新城村,驱车沿着水库边的横窈线公路一直开到横锦水库大坝下的横锦村,一路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出横锦水库后,汽车转入里歌线,然后转到嵊义公路,在这一段,东阳江基本与公路平行。受益于发达的公路建设,东阳江沿线的村子早已通了公路,人们喜欢将新房建在公路旁,原本流经村旁的东阳江反而离村子越来越远。

  从寀卢开始,东阳江与公路的距离拉开,需要穿过很多田间小道才能来到江边。过了寀卢,就是双江口,东阳江最大的支流白溪在这里汇入东阳江。巧的是,我们走阿溪古道的时候,经过的东白山阿溪坑就是白溪的发源地。

  走在白溪边,溪边石堤如墙,溪水清澈,不时可见一群群鱼儿在欢快地游着。

  溯白溪而上,古时可以乘船直达巍山镇。巍山位于东阳市东北部,离市区23公里,始建于唐宋,自古就是东阳市东部的商业重镇。

  巍山高中教师华柯认为,巍山古时有一个东阳最著名的茶叶交易市场———茶场。巍山茶场古时舟楫上溯绍剡,下连金衢,折而北上至京杭,是当时驿邮传命的通津,也是商旅经地的要道。

  “在古时候,没有上王宅,也没有黄仙塘,没有下王宅,更没有巍山村……出县东门到茶场,渡船二十七里,才能渡完定安溪,到了茶场码头有三个,竹园、后园、水门头,路路做生意,入口观音潭,茶场日日是集市,诸暨陈蔡灰、新昌白布帐、天台大笠帽、嵊县豆瓣酱,牛拉人抬,四路客商都来到……”这首记载于朱吉初《金城川朱氏史话》的道情,可见在宋元至明初,当时茶场的水道就很发达,码头就有三个。

  明永乐年间,因溪流改道,水路交通由白溪埠头而上,巍山赵氏入居,科举繁盛,财富聚集,巍山迅速繁衍成一大市镇。民国时期,白溪上的航道是巍山至双江口航线,自巍山白溪头经白坦、吴良、泮田、泗庭芳、六石口,最后在双江口汇入东阳江。此后,东阳江进入东阳城区,水面宽阔,江滨公园林立。出了吴宁镇后,在义乌廿三里街道何宅村附近流入义乌,从2001年起,正式改名为义乌江。据《爱溪何氏宗谱》记载,何宅为东阳江流入义乌之入水口,是古水运之要冲,杭嘉湖通温台处的交通要津,直到民国,何宅埠头的水运业仍发达,来往船只竹筏如织。

  廿三里的陆路交通非常发达,明清时期,民间小商贩组织大量涌现,出现了与市镇经济中的“坐商”形式有别的“行商”,即走街串巷沿途叫卖的“敲糖班”,也正因此,廿三里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祥地。

  义乌江继续流淌,流过义乌城区,流过东江桥、西江桥,流过江湾。义乌江在流经佛堂镇北部时,纳入南江,形成了一个双江口。据当地村民说,这里将建成一个义乌的“西湖”。

  南江,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仰槽尖,在长庚村入境后入南江水库。出水库经湖溪、横店、南马、画水等镇,从南岸村向西出境入义乌,在佛堂镇塔山片画坞坑村流入义乌,在双江口汇入义乌江。

  《名胜志》称南江“群山萦连,草木如画”,因此又称画溪。1500多年前的地理学家鹂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为其留下永恒的一笔:“谷水又东经乌伤县之云黄山,山下临溪水。水际石壁杰立,高百许丈。”其间所提到的“石壁”,就是古代义乌八景之一的“画坞涵碧”,风光绝美。民国时期,在南江上,有东阳西堆至义乌佛堂的航道。

  溯南江而上,在南马大桥旁,我们见到了今年85岁的老摄影师方龙飞,他至今保存着一张拍于1948年的老照片:一艘艘满载草席的竹筏正在南马大桥的下游江面整装待发,它们将经南江运往义乌佛堂。

  “那时候,南江的水面比现在要窄一些,水流也没有现在这么大,不过,那时候,要运送货物,大家只能水运。”方龙飞说,当时,东阳的水道主要用竹筏送货,货主随竹筏一同前往,没有客船,因为水不够深,只能撑竹筏。不过,如果客人赶时间,也可以坐竹筏。在10多岁的时候,他就曾经两次跟着撑竹筏的表哥去过义乌和兰溪。顺流而下时,竹筏非常轻快,不过,从佛堂回来,就需要三四个纤夫拉上来了。

  再回到义乌江,在佛堂老市基口,义乌江突然转了一个弯,原本自北向南而来的江水变成了自东向西流,于是,在佛堂段的义乌江南岸,形成了1000多米长的天然水港码头,这为佛堂成为商贸业发达的商埠重镇提供了自然条件。

  佛堂镇志编撰办公室工作人员贾沧斌对佛堂的历史了如指掌,他说,1931年杭江铁路通车前,佛堂镇凭借义乌江水运优势成为当地经济、交通中心,有“小兰溪”的美誉。经常停泊在江面上的船只(不包括用毛竹串成的竹筏),最多时达500艘以上。原浮桥上下游一里多长堤岸的水面上经常挤满船只,炊烟缭绕,桅杆林立。从上而下,依次有10多个造型各异、分工明确的码头。

  过了佛堂,就是倍磊,这也是义乌江流出义乌前的最后一个知名埠头。只见滔滔江水在这里被一道桥坝拦腰截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面,江面足足宽了一倍有余,是一个天然港湾。也正因此,倍磊成了义乌古代唯一一个以商业为主体,集“街、市、埠”于一身的古村落。

  从倍磊埠往下,江面又恢复正常,一路欢声笑语,一路往西,经过金华市区,流向东海。

  [古道遗存]

  水道上的火腿信义故事

  在陆上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东义水道江水滔滔,木船竹筏上下穿梭,自然发生了很多故事,其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与火腿有关的信义故事。

  上安恬村位于东阳市南马镇西部,地处南江下游东岸,全村约600余户,2000多人。在安恬大桥下游几十米处,上安恬村的埠头保存完好,泛黑的青石垒成一个突出江面的埠头,在内侧形成了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埠头上还有两块头部有一个圆孔的青石板,这是当年拴竹筏用的。岸上,有一棵巨大的樟树,高大葱郁,如避风港上的灯塔一样醒目。

  在埠头处,上安恬村正在修建一座仅高出水面半米多的石板桥,每两个桥墩之间都用数米长的条石搭建而成。正在指挥施工的村支书马顺淼说,以前,村民要通往对岸,除了渡船,就主要靠这座恬溪桥。几十年前,恬溪桥被大水冲毁。如今,为了留住乡愁,村里决定将恬溪桥重建,埠头也恢复原样。桥上的青石板都是原来的青石板,不过,原来有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板是用木板的,竹筏经过的时候,就把木板翻过来,让竹筏可以通过。现在,江中没有了竹筏,那木制桥板也找不到了,所以就全都用了青石板。

  在上安恬村,我们听到了好几个关于火腿、水道和祠堂的信义故事。存义堂,主人是家境很清苦的两兄弟,为了生存,他们开始借助水道做火腿生意,将本地收来的火腿卖到杭州赚差价。当时他们靠一艘破船走水道运货,完成一趟交易需要十天半个月。有一次,杭州的店主不小心多付了一倍的货款给两兄弟,他们直到回家才发现这件事。可是,第二天,他们就带着钱踏上了还钱的路途。他们的诚心和善心深深打动了杭州店主,在杭州店主的帮助下,两兄弟的生意迅速发展,存够钱后,他们就在村里造了一座宅院,取名存义堂。

  懋德堂是村里唯一的省级文保单位,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占地1500多平方米。建筑以木雕装饰为主,辅以石雕、砖雕、堆塑和墙绘等,做工精细,木雕精美,均具有高超的技艺水平。最让人称奇的是,轩顶竟然是用宝石装饰的。据专家说,这样的“土豪祠堂”在浙江省已发现的只有5幢。

  村主任马长华说,懋德堂的主人马樟树是村里的一个火腿业主,为人低调,但是极讲诚信。也正因此,原来,大家收火腿都是要用本钱去收购的,有多少本钱才能收多少火腿,赚多少利润,可马樟树用信用就能收到火腿,生意很快做大做强,成为当地火腿行业的龙头老大。

  那时候,杭州、上海都有火腿一条街,东阳火腿通过上海可以销往海外。马樟树在上海有一家店面。有一年,火腿生意极差,很多火腿店关门。有人想把火腿以极低的价格转给马樟树。马樟树表示,这个价格太低了,成本还是要保证的。这样一来,几乎整条街的火腿店主都放心地把火腿转给了马樟树。没想到,第二年,火腿生意非常火暴,马樟树真正赚到了大钱。

  但是,这么多的银元要怎么才能避开山贼的注意,安全运回东阳呢?马樟树的办法是走水道,船上假装运的是不值钱的草饲料,却在里面藏着银元。结果,一路平安到家,他就在老家造了懋德堂。

  马长华说,那时候,要运送货物到佛堂,走的都是水道。当时南江上的竹筏就像现在的快递公司一样,不管是包筏还是零送,大家都是信义为本。就像火腿,竹筏送到佛堂后,再转到大船,运往杭州、上海。

  贾沧斌说,佛堂镇最下游的下市滩码头就是田心村的火腿专用码头。田心村是一个有着4100多人的大村,位于佛堂古镇南面两公里处。田心的发展,始终与火腿息息相关。

  田心是金华地区祠堂最多的古村落之一,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培德堂。悬挂于中进厅堂上首的大匾额“培德堂”,是170多年前虎门销烟的爱国名臣林则徐的手书。据说,当时林则徐正担任江苏巡抚,苏州城内瘟疫四起,百姓上吐下泻,痛苦不堪,官府为无法控制瘟疫着急。当时,田心村的王恒魁在苏州开了一家“慎可火腿行”。王恒魁通过《本草纲目拾遗》和《救生苦海》中的记载,命人把全部火腿猪爪截下,肉煮汤、骨研末,分送给患者服用。不久,服用者病情大减,瘟疫得到控制。林则徐为慎可火腿行的善行所感动,为减少王恒魁的损失,就挥毫题写了“培德堂”匾额一块,送到火腿行。于是,慎可火腿身价倍增,生意越做越好。发财后,王恒魁回到田心村建了一幢三进二弄二天井的新房,起名为“培德堂”。田心村人也把诚实厚道、亲善睦邻、耕读道德、和气重义,作为立身处世的宗旨。

  [古道遗韵]

  “小兰溪”繁华更胜往昔

  说起金义水道上的商埠古镇,佛堂无疑最有代表性。佛堂从埠到镇,因水而商,因商而盛,明清时期便是义乌、东阳、武义、永康主要通商口岸,是邻近县市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金华各地、杭州、上海日用百货的经销地,名闻江、浙、闽、赣、皖,被称为浙东四大重镇之一。

  如今,作为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佛堂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佛堂最早的码头是石柱埠码头。”贾沧斌说,石柱埠传说由傅大士始建于公元520年,迄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因为双林寺东的石牛溪从这里汇入义乌江,当年傅大士创建双林寺的木材、石灰等建筑材料,都从这里上岸,后人就在江墈上竖起了五根形似石柱的莲花经幢,这里也被称为石柱埠。其中最后一根石柱在2014年该处建房时被深埋地下。

  让贾沧斌遗憾的是,当时,他只给莲花经幢拍照留念,要是把它迁移出来就好了。

  正是因为有了双林寺,佛堂的码头开始热闹起来。据记载,北宋年间,双林寺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余人,号称“天下第三,江浙第一”。每天从义乌江水路上双林寺拜佛,路过石柱埠附近下强村的善男信女云集,店多成市,下强村便成了双林古市。

  盐埠头古码头以专门卸盐而得名。据清嘉庆《义乌县志》记载:佛堂万善浮桥,由吴生、周士“首捐白金四百两”。其中,吴生是徽州盐商,周士是绍兴商人。他们在捐白金建浮桥后,吴生在盐埠头购地,建造了五间店面屋,称为盐栈。周士在浮桥头鱼市街购地建了“酱园”。贾沧斌说,盐埠头是佛堂古镇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水上运输中心,浮桥头既是用一条万善浮桥连接义乌江两岸,也是义乌江上游只能用竹筏航行和下游可以用木帆船运输的分界线。

  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绍商相继介入,佛堂成为一个商贸业发达的商埠重镇,最盛时,仅老街上的商户就有460余户,囊括了54个行业。

  现在,佛堂有“新市基”和“老市基”之分,两者之间有一棵8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作为分界。古樟树的一边,车来车往,人声鼎沸,现代生活气息浓厚。走过古樟树,就是老街的一个入口。佛堂老街就在江边,一面沿江,码头遍布,另一面层层向外扩展,形成一片极为繁华的商业区。

  走进鹅卵石铺就的古街道,世界好像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老街的店面大都是二楼木结构建筑,木排门、老牌匾,远远望去,层层叠叠,颇有电影中民国时期江南老街的味道。老街的店面鳞次栉比,有传统的铅皮匠、竹木器、渔具店、包子铺、中药店、婚庆用品等老行业,也有供销社时代遗留下来的五金百货店,还有时装店、美发厅、电玩店等新兴行当,佛堂拉面等义乌名小吃更是应有尽有。边走边看,只见陪伴了铁匠大叔20多年的木桩依然坚实,篾匠师傅依旧不计较路过的人是否要买他的椅子……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

  2015年,除了已消失的石柱埠,佛堂镇对9个古码头进行了修缮,用巨石标出各个码头,并在码头上树起了一组组反映航船时代,挑担、拉纤、交易的铜像,生动反映了当年古码头上忙碌的景象。前来古镇游玩的人都会到这里来和纤夫们合影留念。而在码头对面,重修浮桥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之中。

  [古道拾零]

  雪峰岭古道·仙应古道

  雪峰岭是横亘于义乌赤岸镇东朱村和东阳画水镇林村之间的一个山岭,两村相距七八公里。从东朱村出发,经雪峰水库、柿树坟村、凉亭,到达雪峰岭,再下山就可以到达林村。在快到达雪峰岭时有一凉亭,再往前,古道上有一分岔口,可通到永康的金坑村或下位村。

  雪峰岭古道最美的是奇石和瀑布,峡谷边有一鹰嘴岩,峰岩状如伏鹰,凌空欲飞,和瀑布相呼应,并有独特奇观石“磐陀石”。

  仙应古道是义乌苏溪镇到廿三里街道的一条古道。起点在苏溪镇巧溪水库尽头处的双溪村。从古道起点到仙应殿要走半个多小时,石阶修得比较好,路边树上飘着许多红带子,是来仙应殿祈福的人挂的。每到农历七月初七,这里会有庙会。仙应殿上去是一段平路,再往前走,翻过一个岭就到了廿三里街道的华溪森林公园。

   [古道攻略]

  在水运已经停运半个多世纪后,再走水道,只能有所选择。如果喜欢重温商埠文化,可以前往佛堂古镇、廿三里老街,走在充满沧桑的石板路上,看着两旁的老手艺店,仿佛走过了时光隧道,回到了慢生活的过去。

  如果喜欢看一个村庄的变迁,看古建筑,那就驱车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游过去。南江旁的上安恬村是东阳优秀清末民居聚集的代表村落,历史悠久,村内随处可见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古民居、古建筑。佛堂镇田心村到处可见建筑精美的古建筑、古民居。据统计,村里共有过76个祠堂,是金华地区祠堂最多的古村落之一。

  巍山镇白坦村古建筑众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是东阳境内古建筑保存最多的村庄之一。东阳素有“卢宅牌坊,白坦厅堂”之说。去年,白坦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