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男童尿停电梯坠落”事件引发热议。事发后,男孩因全身多发性骨折、颅脑损伤、重度昏迷于8月14日转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
昨天(8月24日),记者从浙大一院了解到,经过该院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儿科、感染科、骨科等多学科的联合治疗,男孩已苏醒,并能认出自己的父母,完成指令性动作。
回想事发时的场景,男孩的父亲方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说,他在那个市场(义乌篁园市场)已经工作了18年了,主要工作就是安保、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
“那天(8月3日)下午5点不到,我赶到现场发现是个孩子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但怎么也没想到居然是我儿子。”方先生说,“那天他穿着新买的红色连帽衫,第一天上书法课,上课的地方就在商场8楼。因为,他对商场很熟悉,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我就没陪他,让他和商场另一个同事的孩子一起去的。”
方先生说,当地医生告诉他,明明可能醒不过来的时候,他当场就晕倒了。情急之下,他们找到了浙大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创伤救治与修复中心主任杨小锋教授。8月14日,明明从当地医院转到了浙大一院。
“男孩来的时候处于深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注:由英国两位教授发明)只有3分(医学上评估病人昏迷程度的方法,最低3分,最高15分,得分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全身多处骨折,手部、腿部,以及锁骨处都有骨折;肺部严重挫伤,并伴有感染;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即,头部受到外伤作用后发生的),这好比原本捆在一起的电线发生了扭转、打结。”杨教授说,男孩的情况确实很严重,因此,当他说能把男孩“唤醒”时,科室很多人都觉得他在吹牛。
明明入院后,浙大一院立即组织了多学科会诊。会诊结束后,大家一致决定先“催醒”,再做进一步的治疗与康复。杨教授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给明明创造神经修复的可能性,主要通过‘六觉刺激’(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知觉)、药物、针灸、电刺激、高压氧等方式来‘催醒’男孩。”
为了让儿子早日苏醒,方先生特地从老家带来了儿子新买的储蓄罐,每天在床边唤他的名字,在他耳边放《熊出没》的动画片,那是他最爱的动画片,还经常和他妈妈在他面前玩他最喜欢的小游戏,如,石头剪刀布、数数等。
8月20日,明明清醒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达到了10分。
“现在,他已经能认得我们了,会和我们玩石头剪刀布,难过的时候也会哭。”方先生说,“当第一次听到他哭的时候,我不知有多高兴,当天晚上我连吃了三碗饭。”
昨天(8月24日)下午,明明接受了骨折固定手术。杨教授表示,目前,明明恢复情况良好,不出意外的话,他的预后应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