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杨静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义乌毛陈村文化礼堂:草编文化谋新向 好戏搭台百看不厌

发布时间: 2018-02-01 14:35:09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杨静 编辑 祝璐

  中国义乌网2月1日讯(记者 杨静 编辑 祝璐)​毛陈村位于义乌市佛堂镇,现有本地人口880人、外来人口600余人。据村中老人介绍,村里有7口池塘:年代塘、庄头塘、门口塘、藕荷塘、屋善塘、千口塘、和尚塘,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从空中俯视,整个村庄形似莲藕。

  来到毛陈村文化礼堂前,巨幅楹联“六瑞分支御史弟,七常衍派解元家”映入眼帘,建筑结构呈一进三堂式,古朴的院落、厅堂梁上的红灯笼、枝头盛开的腊梅、石子铺成的太极图,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典雅气息。

  在家训馆内,村民龚先生扶着眼镜细细查看着龚氏祖训、族规、家训,他感叹道:“文化礼堂建成后,音乐知识讲座、消防安全宣传等活动丰富多彩,我每天都会过来看看,这里的内容百看不厌。晚上文化礼堂内灯火通明,更加漂亮,成为了毛陈村的新地标。”

  “家训馆中的宗谱是从70年前开始记载的。”管理员金月霜告诉记者,以前宗谱中不记载女性的名字,只写一个“女”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名字也一律编入宗谱,这也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们的思想进步。

  据了解,文化礼堂由龚氏宗祠改建,主体面积8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1200多平方米。自2017年6月规划动工,经过6个多月的建设,新增了图书室、家训馆、文化讲堂、书画室、非遗馆、草编文化馆等配套设施,被评为三星级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以草编文化馆的“草编技艺”为特色,草编技艺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内,草帽由来传说、草帽编织方法、麦秆扇编织技艺等展陈内容将毛陈村悠久的草编文化展现地淋漓尽致。金月霜对草编技艺熟稔于心,她熟练地介绍道:“草帽辫与团扇辫的编织方法一样,是用双手拇指的指甲编、掐而成的,也叫‘掐辫’,经过起头、掐辫、续秆、去茬、缝合等步骤,便能制成草帽、麦秆扇。”

  草编文化馆中的陈列让村民龚明月移不开眼睛,他今年73岁,开了一家草帽厂,家人都精通草帽编织技艺,其儿子从3岁起学习草帽编织,如今已经42年了。他说,以前毛陈村是以草帽编织起家的,全村有20多户都做草帽,后来废铁市场兴起后,许多村民都转向回收废铁,现在只有2户人家在做草帽。“时代在变,人们更加喜欢布料的帽子,草帽的市场也逐渐变小。再加上制作草帽的原材料麦秆是需要经过漂白后使用的,这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我们正在尝试做转变,与时俱进,制作布料、塑料材质的帽子。”

  “文化礼堂建成后,组建了8支文体队伍,村中妇女参与舞蹈排练都热情满满,我自己也带了一支腰鼓队,到2月8号村晚那天一起上台展示文体队伍的风采。”金月霜说,接下来,毛陈村文化礼堂还将增设党建长廊、戏台、居家养老综合大楼、集装箱洗衣房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文化、民俗、礼仪活动,丰富百姓精神生活,使礼堂建设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