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2月9日讯(商报记者 卢丽珍)“何某扣1分,何某某扣4分……”城西街道七一村会议室墙上,一张“党员先锋榜”十分醒目,在“十二分制”考评栏上,党员加分、扣分一目了然。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说,“十二分制”的实行,有效对接了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和不合格党员“红线”管理机制,为每位党员带上了“紧箍”,在倒逼党员严肃组织纪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不合格党员处置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打破了党员身份的“终身制”,促进了乡风民风的改善。
五大类记分标准:一言一行有了规范
党员何某,长期在外经商,平时难得回家一趟,2017年连续两次缺席党员组织生活。根据“十二分制”管理的相关规定,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党委决定给予他扣2分的处罚。
2016年以来,七一村实行“十二分制”,对每位农村党员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分。凡出现一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行为,就会相应地扣除分值。记分达到6分的,由党支部通知提醒,记分达到9分的,由党支部进行警示谈话,记分达到12分的,作为不合格党员处置。
“以往党员到会率不高,老百姓也不太清楚哪位是党员、哪位党员更优秀。”何德兴表示,党员“十二分制”管理,对党员的日常行为有了实质性的约束,对普通党员表现好差有了实质性评判,对“不像样”党员的处理也更加有方法了。
“十二分制”就像一个“紧箍”,破除了农村党员管理无标尺的尴尬。
严格记分管理:党员出口有了“标尺”
“真没想到,‘十二分制’管理起来那么严格。”谈及自己当时的“过失”之举,何某某有点不好意思。在创建活动中,他的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物品,根据相关条例给予扣3分的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
从严从实、公正公平抓党员记分和后续处理,畅通了“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的问题党员处置渠道。
经村两委约谈教育,何某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将房前屋后收拾干净,并主动督促联系的农户做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保洁。此后,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活动中,何某某也处处争先,做好表率。
为从严管理党员,七一村党委还增设了党员管理十二条“红线”,如政治立场动摇、理想信念缺失、组织纪律散漫、抵制或阻挠重点工程建设等。对触及十二条“红线”的党员,党委将根据其表现和态度进行组织处理:期限整改、党内处分、劝退、直至除名。
“处理不合格党员,不是分制管理的最终目的。”何德兴说,“十二分制”进一步严格了农村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激励党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