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斑马线前,车让人、人让车,大家彼此文明出行、相互礼让,得到的不仅是方便和愉悦,更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和贴心。
“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可以说老幼皆知。作为要过斑马线的行人和车辆来说,遵守交通规则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礼让的问题。步行时嫌车辆快,坐车时嫌行人慢,是不少人都有过的体会。大家都把矛头对准了别人,却很少反思自己的问题,更不用提换位思考了。这时的行人就会心存侥幸,对红灯视若无睹,不由自主地扬长而去。“礼让斑马线”是行人、驾驶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关心通行的安全,也保证自己安全出行的文明行为,需要大力提倡。
文明是一个看上去“高大上”却十分“接地气”的词,是个人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体现。为什么“斑马线”成为交通参与者违法的“重灾区”?根源在于某些人法制观念的淡薄。这种情况,要么是法盲,要么就是侥幸心理和“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总觉得被抓现行的几率不大,彼此在斑马线上抢道都没事,自己何必这么守“规矩”?马路上你争我抢,为了快一秒钟甚至不惜拿别人生命开玩笑,说到底还是野蛮人的做法。
随着“礼让斑马线”规定的实施,机动车礼让行人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司机在经过路口时能够主动减速,避让行人。但是这项新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行人任意横穿马路、车辆因避让行人出现追尾等各种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这些交通陋习还得好好改一改。毋庸置疑,引导并强化交通参与者的规则意识,补上“文明守法”这一课,使礼让斑马线成为所有出行人的好习惯,对弘扬公众美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十分必要。
众所周知,“礼让斑马线”不仅仅是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更是一种文明的“礼节”,也是一种“守法”的具体表现。“礼让斑马线”不同于在公交车上或其他公共场所的让座,不给“老弱病残孕”者让座是道德问题,而“不礼让斑马线”则是法律问题,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不要觉得交通礼让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也不要认为自己会因此受一些委屈。其实,这只是在一点点补齐我们久未跟上的文明,而这种文明,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危,应当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交通秩序的和谐程度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窗口,而其中最关键之处,则是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产生冲突的时候,即大家同时有权利在同一个地点通行时,彼此能否主动表现出对对方的善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既可以是机动车驾驶员,也可能是骑车或步行的人;或者当我们在开快车的时候,如果想一想自己的家人、朋友可能正走在路上,那么这样的换位思考是否能让你开车时的心境平和一些,对行人的礼让和善意多一些呢?
从“要我礼让斑马线”转变为“我要礼让斑马线”,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因此,每位驾驶人或行人都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宽容心态,相互谅解,文明礼让。只有在全社会营造出人人遵守法律、敬畏法律、敬畏生命的法制环境,才能真正让“斑马线”成为“文明线”“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