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小商品市场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义乌经济迅速崛起的过程,也是城市迅速扩展、农村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义乌的干部群众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城市化是加快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有产载体。
产业发展和禽是推进城市化的根本物质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组织和促进相关各类行业发展。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围绕特色产业,组织发展相关行业,可获得最佳效果。商品流通是义乌的特色产业。以商品流通这一特色产业为信托,义乌大力发展了具有相当规模优势的第三产业,及时引导商业资本向农业转化,鼓励经商富裕起来的农民反哺农业开发,发展了一批有一定规划的效益农业,其中特种养殖规模居浙江全省前列。在新世纪,义乌将继续以商品流通业为核心,加快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优势明显的产业群。
集中办好若干园区,促进产业向中心城区、卫星镇集聚。工业园区是禽资金、技术、人才的磁场,是农村工业化的载体,是城镇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集中发展若干工业园区,可以促进同类行业、同类产品、同类企业的的集聚,有效地提高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辐射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竞争力。
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城市经济要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我们正在考虑由政府每年拿出一笔专项资金,分档次、按比例对技改大项目进行奖励;积极引进、消化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在有限领域领导小商品生产新潮流。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中心,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每年开发一批实用技术和新产品。
完善城市功能,适度扩大城市规模是推进城市化的最切入口。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挥集聚、辐射功能的骨架,是二、三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物质载体,是拓宽城市发展窨的前提条件,是成为网状和的重要基础。
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拉开城市框架。在今后5年内,我们将投资150亿元以上,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由中心城区和卫星镇构成的大城区框架,形成现代化商贸城市功能。重点抓好五类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构筑通畅、便捷的城区道路网络;二是加快市域交通建设,建立公、铁、空协同的通达、便捷、快速、结构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三是实施“信息港”战略,加快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构筑网上小商品市场,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信息中心;四是加强公共空间建设,建立优雅、舒适的人居环境;是水治理建设,保障城市充足的水源供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加强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现代化中等商贸城市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框架。
全面导入生态观念,致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首先,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牢固树立生态意识,注意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布局、城市布局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努力把山水引入。其次,大力加强人工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目前城区绿化总面积已达270公顷,覆盖率19.8%。我们还将继续大力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不断扩大、丰富城镇绿化的品种和形式,丰富绿化层次,形成点线面相互呼应的城市绿化体系。
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化,是推进城市化的根本任务之一
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要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就要减少农民数量,改换一部分农民的社会分工角色,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拥有更多的生产资料即土地,襀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化,还有利于拉动消费需求,启动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将导致基础设施住宅/各类工商业设施、行政建筑的大量兴建,使有效投资大幅增长。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农民转化问题当作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来抓,积极加以解决。
加快现行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外来人口本地化。现行二元分隔的户籍制度已成为推进城市化和农民入城、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的最大障碍,必须坚决打破,代之以居住地和职业为依据的户籍管理新办法,为人口自由流动、迁徙、农民进城提供方便的制度化渠道。基于这一考虑,义乌正实话农村人口城镇化、外地人口本地化计划。
提倡、鼓励企业使用本地劳动力,加速本地劳动力转移。目前义乌尚有10万余农村劳动力未转移出来,束缚在半亩土地上。为此,我们提出,要把失去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重要任务来抓。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在劳动力要素配置中的作用。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把政府推动和市场推动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年度转化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与小商品市场企业的劳务对接工作,积极有序地推进本地劳动力的转化。政府将对这项工作进行考核。
另外,我们还充分认识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确立新的城市发展观,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把城市化和城市的现代化建立在人的现代化的基础上;;要注意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观念;树立建管并重的现代观念,把管理提高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需要把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刊于2000年10月《今日浙江》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