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胜似亲人 义乌一女老板20多年如一日赡养邻家孤寡老人

发布时间: 2018-03-23 10:05:20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记者 王志坚

  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而这句话印证在了义乌廿三里街道上社村67岁的黄雪军身上,她义务照顾89岁的孤寡邻居20多年,在当地传为佳话。

  女老板主动赡养

  邻家孤寡老人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上社村,了解到黄雪军赡养了20多年的孤寡老人叫谢根寿,是个聋哑人,今年89岁,廿三里街道廿三里村人。

  黄雪军的娘家也在廿三里村,与谢根寿家是隔壁邻居。当时,黄雪军的父亲在杭州上班,家里5个人的口粮地全靠母亲一人耕种,忙不过来时,谢根寿经常主动帮忙,让黄雪军一直心存感激。

  黄雪军25岁那年嫁到泉塘村,后来与丈夫张金南在上社村办了一家钢门厂。有一次回娘家,黄雪军发现隔壁的谢根寿病倒在床,看着生活艰难、没有妻室子嗣的谢根寿,她不由分说就把他送进了医院。谢根寿住院期间,她当父亲一样照顾。出院后,她把他接到自己的厂里,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他当时虽然60多岁了,但身体好时会主动帮我们的忙,如打扫厂区卫生、协助装货卸货等,很勤快。”黄雪军提出要给谢根寿支付工资,但对方坚决不要,认为在厂里有吃有喝的,根本用不到钱。“他把厂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们也就自然而然视他为家人了。”

  “亲帮亲,邻帮邻。作为曾经的邻居,这样的孤寡老人,我们不管谁管?为他养老送终,是我应该做的事情。”黄雪军认为,她虽然和老人毫无血缘关系,但毕竟曾是邻居,而且对方年轻时帮过自家很多忙,再说现在家里日子还过得去,何不帮一帮这个无依无靠的老人。这一帮,就是20多年。

  女老板言传身教

  影响了两代人

  “现在,我和丈夫两边的老人相继离世,我们更把他当成了家里的一个宝。为了哄他开心,可以说什么都顺着他。”记者随黄雪军走进老人的房间,老人睡的是一张高档的席梦思,床头摆着好几箱劲酒,还有很多水果。

  黄雪军说,为方便老人洗浴如厕,她还专门在房间一角建了个卫生间。老人不喜欢外出理发,她就买一套理发用具自学理发技术。如今,老人的头发都是她在家里理的,老人的胡须也是她帮忙刮的。

  让黄雪军更欣慰的是,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一双儿女和一对孙子孙女、两个外孙,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老人。特别是一对孙子孙女,经常围在谢根寿老人身边,那种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情景,不了解实情的根本看不出他们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敬老孝亲是中华传统美德,看我妈这么有爱心,我们做子女的都很感动,我们一定要把这份善心传承下去。”黄雪军的女儿张凌雁是福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联村责任医生,她说要像母亲一样去照顾身边的每个老人。

  【记者手记】

  真爱是人世间最动人的音符

  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是只要人人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太平了。黄雪军和谢根寿老人既不是直系亲属关系,更不是父女关系,却能20多年如一日,演绎了一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真情。黄雪军之举虽称不上“壮举”,但足以让人动容和钦佩。

  有人说,真爱是人世间最动人的音符。记者曾问黄雪军,一个无依无靠、性格倔强且嗜酒如命的孤寡老人,值得你这么悉心去照顾吗?她的回答是:“虽然他和我非亲非故,但作为邻居我不能不管,我要照顾到他老去的那一天。我不求任何回报,只图个心安。”话语虽简单朴实,饱含的却是满满的爱心真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我家里的宝”。这是黄雪军发自肺腑的话语,她用爱心为老人尽孝道,用真爱谱写新时代的美德,奏响了人世间最动人的那个音符,她的平凡之举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