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27日讯(记者 张金蓉 通讯员 楼庆 编辑 楼菲莉)今天(3月27日)上午,义乌市第13次集体生态葬仪式在市殡仪馆举行。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在家属们深切的缅怀和祝福中,37位逝者回归自然,以另一种方式开始了生命的延续。这也拉开了义乌全域“无坟化”治理的大幕。
在殡葬礼仪队的引导下,家属们手捧鲜花,在佛堂望月山陵园为逝者举行了集体安葬仪式,23位逝者的骨灰深埋在绿树旁、草坪下,14位逝者骨灰撒散在绿树花丛中,他们将在这里与冬青树相伴,与大地绿树长眠。
现场,前来送别亲人的叶大伯用手中的DV简单记录着告别、送行的片段,他表示,生态葬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也是“入土为安”最好的体现,在家属的一致同意下,他们选择了撒葬。“亲人已经远去了,我们更应该从思想上怀念、从情感上想念,拍下视频,也是想向身边的朋友宣传、推广生态葬。”记者也了解到,不少家属是遵从亲人生前的意愿,也让生者美好的祝福和缅怀有了新的寄托方式。
据了解,义乌市自2011年起推行节地生态葬,出台了《义乌市实施生态葬管理试行办法》,对生态葬的实施对象、安葬方式、奖励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的奖励措施开了先例,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工作,自2013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义乌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14-2030年)》等政策文件,通过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坟墓整治,建立骨灰跟踪管理制度,提高生态葬奖励标准等系列举措,不断推动殡葬改革工作,也使得“节地生态葬法”日益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仅2017年,全市实行骨灰树葬115例,撒葬16例,入骨灰堂安放1521例。截至目前,生态葬法已达299例,而且呈现逐年大幅增加的态势。
“十三次集体生态葬礼,越来越多的人用生态的方式助力殡葬文明,让逝者以生态的方式回归自然。”义乌市殡葬执法大队大队长傅康生表示,今年1月1日起,新死亡人员火化后以及迁坟遗骨二次火化处理后,一律实行骨灰堂安放或节地生态安葬。
记者从义乌市民政局了解到,义乌将全面展开全域“无坟化”治理,2018年年底前完成“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主城区、新建或续建重点工程建设区、居民生产生活区、水源一级保护区、美丽乡村精品线及可视范围内的坟墓、不符合规划的村级公益性公墓治理;2019年年底前完成除上述范围外的全部散坟、符合规划的村级公益性公墓及市镇两级公墓治理(全市区域内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考古价值的坟墓除外),实现义乌全域范围内“无坟化”,市级、镇街级公墓园林化目标。目前,大陈、上溪、赤岸等镇街的坟墓整治已经初见成效。
市民政局党委委员何庆丰表示,“入土”到“入室”的二次殡葬改革工作,是对传统观念的新挑战、新突破,节地生态葬、无坟化治理,对全面深化义乌殡葬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市民能多一份理解与支持,摒弃传统丧葬陋习,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将无法延续的生命化作更多的青山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