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2年>市场发展篇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义乌撑起小商品的旗帜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系列报道(一)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在既没有交通枢纽地位又缺乏制造业基础的义乌能够形成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确实让许多人迷惑不解。然而,在目睹义乌的仿效者建起的许多气势恢宏的商品交易市场变得门可罗雀之后,人们对义乌的看法可能由迷惑演变成好奇。

  “小商品,大市场”,这差不多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经营户都知道的一句话。这句话今天听起来和大街上正在流行的顺口溜已没有什么不同,但在二十年前就已经领悟其中商机的只有义乌人。

  他们当时还过着比较穷困的日子,在几条破烂不堪的小街上租用摊位,靠出售一些小商品聊以度日。这样的小本买卖当然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从中却学会了中国式的生意经――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适用小商品,小处着眼是无本生意人进行原始积累的惟一出路,

  人们日常生活对各类小商品的需要仍然是催生中国小商品城的最初动力,从牙刷、毛巾到五金、食品,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聚集义乌,并不断地扩大其辐射范围。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有朝一日会在中国小商品交易经济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这种旺盛的人气经过政府的有效组织,日益形成强大的集聚功能。一个堪称中国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也自此迈出了走向良性循环的第一步。

  从1982年到1996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年成交额也由392万元增加到185亿元,市场经营面积由4000多平方米增加到39万平方米。

  把如此巨大的成交额局限于1996年前,原因在于1996年几乎是所有商品交易市场的一个“槛”――交通、通讯的发达和商品交易市场本身的易于模仿性,使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易市场多如牛毛,加上开始出现的内需不足等严峻的经济状况,这一年有理由成为各大市场的盛衰转折点。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一位主要决策人在接受采访时说:“1996年以来,中国专业市场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先后经历了东南亚经济危机、内需不足以及东南沿海等市场先发地区产业升级引发的新一轮市场重组等一系列冲击;此外,在广东、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业调整的需要,大量商业资本从传统市场撤出转向高新产业或其他行业,市场因产业基础削弱而萎缩,被迫寻求新的出路。”

  义乌同样必须面对这一系列困难。显而易见的是,已经从市场中获得足够经验的义乌人很快意识到这一逆境荙潜藏着巨大的机遇――这就是市场的重新整合。

  发展外贸业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整合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该商品城2000年的出口额即达50亿元,占整个市场成交额的25%,商品直接辐射美、日、韩、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120个国家和地区,因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与此同时,建立起齐全的市场外贸服务和运作体系。一方面开办中国小商品城进出口商品展销中心,并通过合作方式在南非、巴基斯坦、乌克兰等地开设了国外分市场,建立发达的外贸网络;另一方面,为提升外向度,市场主办单位商城集团针对小商品生产非标化、知名品牌少的筶,投入巨额资金启动品牌经营战略。

  譬如,注册并成功运作的“商博”品牌,即可用于包装、整合市场优势产品,搭建接轨国际市场的品牌桥梁。这些外贸优势,使中国小商品城逐渐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商品出口的良港,从而吸引、集结了越来越多国内市场商户的加盟抢滩。

  注重传统市场的创新升级――则是中国小商品城进行市场整合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增强市场的集聚能力,除了大力发展会展业,投资组建商务网络信息交易平台,并在市场管理中导入iso9000国际认证标准;同时,放手联动发展生产加工业,加强托运市场的改革,优化物流配送,全面实现了跨区域的产业联运。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几年整合市场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今天让人看到的不只是每年接近200亿元的成交额,更重要的是――在传统集贸市场的斑驳阴影离这座年轻城市渐渐远去的同时,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正向义乌大步走来。

  记者:朱菲娜吴象水阮加文

  刊于:2002年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