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两位外商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购货。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辐射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也在此设立了采购中心。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介绍义乌的崛起奇迹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莫名有其妙”。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既不临海临边紧临大都市,也没有特别的资源,却从20余年前的全国较贫困的县,一跃成为社会经济综合指数位居第17位的全国百强县(市)。今年8月,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联合向世界公布,义乌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8日至29日,海南省党政考察团带着好奇之心来到义乌。所见所闻,令人惊叹不已。
汽车离开繁华的杭州沿高速公路行约120公里,本来窗外已逐渐显示丘陵地带的农村景象,却又陡然耸起一座现代都市,城郊现代化厂房一个接一个,城区高楼林立,街道上高档轿车往来穿梭,路两旁一些只有在上海、杭州等大都市才可见的时尚酒吧、咖啡馆闯进眼帘。走进下榻的酒店大厅,不断有各种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外国人擦身而过,频率超过大都市和旅游胜地。第二天,我们探访闻名已久的小商品城时,又一次大跌眼镜。这是一幢风格十分现代的建筑,市场内品种多得令人眼花缘乱,货档内,档主们和外国客商安静地坐着谈判,不闻讨价还价的喧闹,不见有客商大包小包拎货,只见档主在一台台电脑前敲击键盘。
义乌市领导提供的数据很有说服力,义乌汇集了32万种商品,日出口商品标准集装箱1000余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外商常驻义乌,有200个国家的钱源源不断地汇到义乌。义乌已建成企业1200家,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8 0{乙元。形成饰品、袜业、胶带、拉链等14大优势产业,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以上。
义乌崛起的奥妙在哪?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啸风一语道破天机:义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兴商建市、贸工联动”的路子。
汪啸风分析说,义乌以及浙江许多地方,发展的是“老百姓经济”,这种经济生命力很强,只要得一滴雨露,就能变成一片绿洲。义乌从“打白糖、换鸡毛”发展到今天的“小商品、换美元”,起内因的是具有商品经济和市场观念的当地老百姓,而义乌市委市政府奉行的“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九字方针则是滋润它快速发展的雨露。
义乌崛起有其深刻的值得海南学习的奥妙。
记者:邹永晖邱大军
刊于2005年10月31日《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