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6年> 正文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人口160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68万人,外来建设者100万人,分别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有42个民族成份。另外,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0000名外商常住义乌。

  义乌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缺少区位优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义乌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5年,义乌实现人均GDP5400美元,财政收入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人7735元。目前,义乌综合实力居全国耳强县市区第15位,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

  是怎样使义乌这么一个没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地方,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起来?义乌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和“法治浙江”等一系列工作部署的成果。现在,我把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基础。联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县市,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发展思路。

  推进专业市场持续繁荣。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县委、县政府就提出“兴商建县”发展战略。20多年来,经历7位市委主要领导更替,这个发展战略从来没有因此改变,并在内容上不断与时俱进。中外客商把义乌市场喻作“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和“商业联合国”。义乌市场已经不是传统农村集贸市场,而是义乌人民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形成的新经营业态。这种新的经营业态,既不同于国内以前的百货公司,也不同于西方大型超市。义乌市场组织形态,已从农村传统意义上集贸市场发展成为现代化、商场化、国际化专业市场。

  市场繁荣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义乌市场繁荣发展,有力带动六大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比较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目前,义乌三次产业比例为2.9:46.2:50.9。一是带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工业紧密联动发展,是义乌制造业发展的独特之处。目前,经工商局登记工业企业2.5万家,已有20多个行业的年产量在国内外处于前列。二是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义乌已有各类服务业经营单位88万家,从业人员50万人,产值680亿元。三是带动会展业快速发展,依托专业市场快速成长起来的会展业;成为义乌经济发展新亮点。义乌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城市。四是带动文化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义乌有各类文化产品经营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30万人,文化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义乌市场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产品流通中心,是我国文化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五是带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现有各类物流企业600多家,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10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义乌海关办事处成为全国最大内陆海关。六是带动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二、坚持统筹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关键。义乌坚持把统筹发展体现到各项工作中,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近年来,义乌中心城区建设在市场带动下,扩张快,功能日益完善。2005年底,建城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并拉开10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城区人口已经集聚到100万。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农村面貌变化不大。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买了汽车,但村内开不进去;想用抽水马桶却没有地下管网,农民意见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从2002年开始.义乌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改造建设。2002年,在农村自发搞旧村改造基础上,制订政策推进“小五化”建设,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2003年7月,开始实施《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按照“四个区、三步走、二十年、一体化”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今年以来,在《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基础上,于4月份制订《义乌市新农村建设M十条》,力争到2020年,使义乌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市和示范区。从自发搞旧村改造、政府推动“小五化”建设;到推进城乡一体化行动,再到目前的建设新农村,义乌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轨迹清晰,特征鲜明,成效明显。

  当前,义乌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两大问题。一是抓城乡垃圾集中处理。抓城乡一体垃圾处理这项工作,以前都没有引起重视,现在真正要把它抓起来,难度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为抓好这项工作,建立严格的联村干部卫生工作责任制,凡是检查中发现农村有成堆曝露垃圾的,一律扣除当月奖金,并在全市通报批评。通过抓这项工作,义乌以前每天收集垃圾约800吨,现在每天收集1200多吨。二是抓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我们的目标是,计划用2年时间,全市所有农村都能用上安全自来水,到2008年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力争到2010年全市80%以上农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农村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治理。

  2、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四个重点。抓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2004年制订实施义乌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下一步重点加强幼儿园和义乌工商学院建设,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形成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03年制订实施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以市属三所综合性医院为龙头,以各专科医院为骨干,以镇街中心卫生院为枢纽,以农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公共卫生网已经形成。市药监局对所有农村的药品实行统一,确保药品价格全市最低。抓文化大市建设,2005年7月市委作出建设文化大市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目标。目前全市建成500个标准篮球场、3000多个室内文化活动场所。下步加快国际文化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基础设施。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订出台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若干意见,逐步建立分类统筹、标准有别、互相衔接,多层次、全方位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底,义乌各类保险的保有量300万份,按户籍人口计算每人有3份以上保险。

  3、统筹区域发展。一方面,以开展“市场带百村”活动和发展“农家乐”促进市域范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协调与周边地区的发展。靠义乌的空间,靠义乌的资源,不能完全实现市场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周边资源统筹起来,义乌市场才有竞争力。为此,积极组织周边地区商品来义乌市场展销,目前义乌市场的商品30%义乌生产,30%浙江省其他地区生产,30%国内其他省份生产,10%国外生产。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带动3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大力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在义博会设立山海协作专区。举办“义乌论坛”,密切区域经济合作。

  4、统筹国内国外发展。义乌市场原先以国内市场为主,近年来,当众多市场还在国内打拼竞争的时候,义乌先走一步,首先进入国际市场。现在的义乌市场已走向世界,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市场。特别是来自欧美高端市场的订单份额显著增加,美国已取代中东和俄罗斯成为义乌市场商品的第一出口市场,市场商品已基本实现从低端市场占领到对高端市场渗透的转变。在加快商品出口同时,积极引进境外知名企业、知名商品进人义乌市场。目前已设立韩国馆、台湾馆、香港馆等境外展馆,外交部、联合国难民署、家乐福亚洲总部分别在义乌市场建立采购信息中心。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义乌主要抓好“四个城市”联动创建,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动员100万人开展文明礼仪劝导活动,已通过国家卫生城巾考核命名。争创国家园林城市,近三年来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100万平方米,2005年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从去年开始,对污染生态环境农业企业,一律不再进行各类奖励与补助,实行萎缩性管理。争取国家生态市,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工程来抓。

  三、坚持改革与创新

  坚持改革与创新,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动力。在推进改革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党委、政府要始终正确把握好“有为”与“无为”界限。对党委和政府的作用,有许多同志认为,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的越少就越好。对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有为”而“不越位”,实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统一。

  该政府作为的,要坚决把它做好。在这方面,一是政府牢牢控制对市场的调控权。义乌市场的规划建设,市场的资源分配,必须牢牢地控制在政府手中,政府的控股地位不能改变。二是政府牢牢掌握物流场站建设的主导权。物流场站的建设与市场建设一样,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完全由政府调控。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始终牢牢掌握对物流场站的调控权。三是政府牢牢控制土地一级市场。义乌的土地出让,都是有计划进行的,每年根据建设项目对资金的需求情况,来安排每年需要出让的土地数量。四是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政府所有建设项目、政府采购等都在阳光下运作。义乌每年投入上百个亿,每年土地出让金几十个亿,每年政府采购20多个亿,整个过程政府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政府不应作为的,就应该交给市场。如经营户具体经营行为,市场经营户卖袜子,卖10元还是卖20元,卖给张三还是李四,这由须场定,政府不应管。再如物流企业运输行为,货物发新疆还是发东北、运输价格多少,政府也不应管,不能有所为。

  四、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委、政府工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丢。这一指导思想,很久以来我们都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近年来,义乌非常重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基本要求。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电。义乌前两年,用电比较紧张,2004年夏季,国家供应的电只有25万千瓦,而全市城乡居民的生活用电就需30万千瓦,缺口非常大。国家的电是先满足居民生活用电,还是供应企业生产用电,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前面的重要问题。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动员企业家主动让电与民,全市的所有企业先后两次全面停电,让电于民。

  最好的地块优先安排住宅、学校等建设。在制定规划旧村改造时、在学校、医院等选址时,坚持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把地段最好的土地用于农民建房,用于公共设施建设。而企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的地块,可以安排远一点。针对部分农村无房户、特困户的住房难问题,从去年开始,每年划出200亩用地指标,力争用2-3年时间解决农村住房特困户问题。

  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生活用水。2004年,义乌遭受百年一遇大旱。市委、市政府开源节流并举,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压缩城区供水总量,加强市内水库联合调度,不失时机进行门次人工增雨,有效缓解旱情。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活动。以前搞生产往往以发展为目的,一切服从发展,但发展过程中问题也不少,譬如形成了豆腐专业村、年糕专业村、养猪专业村等,但这个豆腐和年糕是不卫生的。如果食用了这些东西,会对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按照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要求,在全市广泛开展食品卫生整治工作,把抓食品卫生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再也不能任其发展。

  五、坚持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目的。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好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相处。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义乌有100万外来建设者,很大部分是来义乌企业务工的。义乌土地比较紧,所以“三合一”企业很多,去年查了2500家“三合一”企业,严重影响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究竟是生产重要还是人的生命更重要?我们认为,外来建设者的权益必须受到保护。为此,去年全市上下化了3个月时间,从“三合一”企业搬出16万人,搬到安全的地方去住。

  全力加强社会治安工作。义乌每年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要来,国内各省市的客商也要来,40多个民族成份3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住在义乌,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等等信徒众多。义乌这样一个多信仰、多民族、多文化汇聚的地方,加强社会治安非常重要。近年来,我们化了非常大的精力抓这项工作,主要是采取科学的办法和传统的方式结合起来。第一,在全市各主要街道、各社区安装电子警察,监视整个城市的活动。第二,公安警察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地段都有警察。第三,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队伍,成立了市巡防大队。第四,社区和农村建立平安服务队,开展“我为社区值一夜,社区为我保一年”的义务值勤活动。第五,市领导和机关干部每个月开展治安大检查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总之,义乌在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并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完整工作体系,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基础;坚持统筹发展,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关键;坚持改革与创新,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本质要求;坚持和谐社会建设,是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根本目的。

  发展势头越好,越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当前,义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多。如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市场提升的问题,资源制约的问题,人才短缺的问题,领导水平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问题等等,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当前,全市正在广泛开展“弘扬义乌发展经验,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大讨论活动,围绕“全省学义乌、义乌怎么办?”,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进行认真思考,全面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措施,实现发展新跨越。

  下步,要重点把握好:一要坚持战略定位不动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规划建设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十一五”期末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以上。把义乌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打造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二要坚持统筹协调不动摇,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更加重视农村和社会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实施《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大力推进节地型新社区建设、节约型村庄整治和异地奔小康工程。三要坚持全民创业不动摇.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大力开展新时期义乌精神大讨论,充分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四要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充分发挥党委政府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省委建设“法治浙江”精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本序系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作)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