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7年>综合篇 正文

东北大汉联手江南小伙创建“英国义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有那么两位中国人,一位来自东北,一位来自江南,都与浙江义乌无关,却联手于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尝试创建一套“英国义乌”模式。

  东北汉子薛晓平

  薛晓平是东北汉子,而立之年,留长胡子,外号“胡子”。

  薛晓平的履历上,没有任何海外留学记录。

  1994年,薛晓平只身去马来西亚,起初靠兜售传统中国工艺花鸟字画维持生计,不少时间是在公园和闹市用几枚橡皮块蘸上五颜六色的国画颜料,给游客写花花绿绿的名字。

  后来,他干脆专做国画生意,一度整集装箱地把中国画发往马来西亚。

  他不满足于在马来西亚“发迹”,五六年前转道英国。人生地疏,他拣起卖花鸟字画的老行当。这个营生在马来西亚曾给他带来好运,在英国成了起点。

  一年多次返回国内,让薛晓平发现,中国商品在英国有巨大市场。他在伯明翰市中心最繁华的商厦开了一家商店,专门销售中国工艺饰品。

  英国人精明,花钱算计,街面上因而有“便宜店”、“1英镑店”和“99便士店”之类的商户。薛晓平更绝:在伯明翰市中心最热闹地段开了一间“98便士店”,专门经营中国制造的饰品。

  薛晓平似乎要在一个便士上做文章,强调中国商品价廉物美。几年过去,市场证明他确有眼光。

  钱包开始鼓起来,他的胃口也大起来,想建一个中国商品批发中心。

  主意一定,他在伯明翰市中心紧靠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的地段租下一幢两层楼旧库房,筹集几十万英镑按照批发中心的功能装修大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与英国首都伦敦相比,伯明翰的物价低得多,但一年12万英镑(约合180万元人民币)租金靠前些年经营小店的收入支付肯定不够。薛晓平的想法是:建一个类似义乌的商品批发中心,吸引中国生意人分租场地,他充任的角色类似总承包商,管理分租场地的小批发商。

  他当初有一笔账:4000平方米库房刨去走道、停车和自己的办公用地,即使有2000平方米出租,按照每平米每天2英镑租金、每年300天计算,一年以后也可以收回成本,再以后就可以收获利润。

  苏州小伙刘中杰

  刘中杰是苏州人,24岁。

  刘中杰在英国留学5年,获会计学硕士。

  他曾利用暑假在安永、普华永道和信立等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如何用好在英国读大学和研究生所学的知识开创自己的事业,一直是他思考的课题。

  在刘中杰看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英国经过20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淘汰了制造业。但是,没有了制造业,英国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而缩小或消失。所以,中国和英国的供需互补显而易见。

  对薛晓平着手创建批发中心,刘中杰从一开始就关注。他当时的评价是,“义乌的模式在英国有些水土不服”。

  刘中杰说,他虽然只去过一次义乌,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按照他的理解,义乌商家普遍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经过中国改革开放后20多年积累,多数人资金没有问题。这些商家集中起来,使义乌整体上堪称全世界小商品批发第一城。

  相比之下,要建“英国义乌”,就须整合有限的资金和场地,集中投入相对专业的“小义乌”,不能奢望小而全的混合批发市场。

  果然,开张不久,薛晓平的批发中心开始出现问题。

  由于资金普遍紧张,100多家租户经营品种繁多:饰品、电子、五金、家具、服装、鞋帽和礼品……为了“有水快流”,不少批发商干脆零售。原本一个批发中心,成了一个零售杂货棚。无论薛晓平如何劝说,租户就是不改见钱就卖的做法。原本希望吸引的大宗批发客户不多,倒是批发价引来周围不少市民和学生。

  一个多月后,看不到预想中的批发客户,分租户以各种理由拒绝交纳租金。薛晓平认定批发中心还有前景,显得相当大方,答应让大家免费继续使用。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半年后,他只有改弦更张。

  然而,在刘中杰看来,薛晓平的这个中国商品批发中心依然有增长潜力,问题出在管理上。

  经验与知识联手

  于是,刘中杰抓住机遇,在薛晓平招商遇挫、解散100多家分租户后决定与东北“叔叔”合作经营自己心目中的“英国义乌”。

  现在,刘中杰是伯明翰“中国商品批发中心”的总经理。

  就年龄差异,薛晓平和刘中杰可说是“叔侄”。联手后,薛晓平利用多年经验和信用,凭着他“胡子”那张脸能从国内不少厂家拿到赊销商品;刘中杰利用所学知识和多年留英经历,负责批发中国制造的饰品和礼品。

  指着整座库房内四处摆放的饰品和圣诞礼品,刘中杰说,伯明翰市地处英国的中心地带,周围利兹、曼彻斯特、布里斯托尔甚至伦敦等城市的一些中小商家来这里进货。圣诞节前,批发中心将接收10个货柜……明年发展会更好。

  建批发中心之初,薛晓平注册了一家媒体公司,名为“中国制造”。

  2006年11月底,他开始出版发行《中国商品报》。他的初衷,是想用这份半月刊中英文小报为中国商品在英国打开一片天地。遭遇资金等问题,《中国商品报》后来停刊。

  如今,薛晓平和刘中杰有意不久以后让《中国商品报》复刊,以32个小版面为“中国商品批发中心”摇旗呐喊。

  刘中杰说,批发中心已经在义乌注册了办事处,以后进货更加顺畅和方便。

  他说,他和薛晓平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中国制造”的品牌做好,中国商品并不像一些西方人所说的那样是廉价货的代名词。

  这家名称颇为响亮的公司设想了一幅远景图画:随着批发中心发展,或许可以在当地开设“中国制造”连锁店,甚至在全英国开设品牌连锁店。

  记者:马建国

  刊于2007年11月10日《羊城晚报》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