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6年>《农民日报》系列报道 正文

城乡并重好发展--新农村建设看义乌(战术篇)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有目标,有规划,有举措,但并不意味着义乌的新农村建设就此一劳永逸。资金短缺、土地紧缺、建设主体模糊等等,就像一个个拦路虎,横在义乌人的面前。

  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个新课题,义乌人运用“市场智慧”,从战术上进行了多方探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钱从哪里来?宅基地选位拍卖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投入,没有钱,一切等于空谈。破解这道难题,义乌的做法是宅基地选位拍卖。

  江东街道青口村有1700多人、600多户农户,位于义乌东门,与东阳交界,村子里大部分人家以办厂和经商为主,人均收入约在7000元。看到其他一些新农村试点村改造,村里人也十分眼热,可由于资金问题难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迟迟没有启动。

  2004年底,换届后的村委会把村庄改造整治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经过调查摸底,最后提出了“宅基地选位招标拍卖”的筹资方案,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赞同,经过大家的公开竞标,一、二期共有400多户村民中标,共筹得建设资金1.2亿元,其中最高的一块宅基地拍到60万元。

  村支书吴祖荣告诉记者:“有钱好办事,现在不光把新村搞起来了,连配套设施、绿化带、防空地下室的9000多万资金也一起解决了。自己住得舒服,房子出租价格又高。”

  据了解,针对部分手头紧张的农户,村里还统一出面,实行联户担保优惠贷款,5年期年利率为4厘,每间房子最高可贷款8万元,全村共有100多户农户得到了建房贷款。

  地向哪里要?农民住进小高层

  在义乌人的眼里,土地比金子还要宝贵。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越来越紧张。土地成了义乌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盘活现有土地存量,石破天惊的“空间发展计划”在义乌农村开始付诸实施。

  佛堂镇楼村是义乌的蔬菜专业村,2002年,楼村列入义乌第一批农村改造试点,房子样式、小区环境、用地标准、公用配套由市里统一规划。土地市场收紧后,楼村用于新村改造的土地指标也就显得异常紧张。

  如何利用最小的空间争取最大的发展?村里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建一幢11层的小高层农民公寓。

  按义乌规定,三人以下每户可占宅基地90平方米,5人以下155平方米。就是说,40户农户至少需要占地3600平方米,也即5亩多,现在建成小高层,却只占地537平方米,还不到1亩。

  “有天有地”,这是中国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居住习惯,在义乌农村开始被打破。那么,这种居住方式、生活方式能否为老百姓接受,是不是会增加农民的负担呢?

  村支书盛秀宝介绍,村里进行了仔细的筹划,将底层出租收入用作物业管理费用,入住农户就可以免交物管费;经济实在困难的,可考虑将其余房出租,以房养房。

  建设主体是谁?是农民不是政府

  有了钱、有了地,并不等于就能建成新农村。在许多地方,政府大包大揽,结果钱没少花,老百姓并不买账。究其原因,是主次颠倒,政府的良好愿望代替了百姓的利益。

  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明确政府的定位,就成为义乌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视的另一个战术问题。

  义乌规定,旧村改造过程中,从是否改造、如何改造到规划方案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征求村民意见,而且每个步骤都要进行公示。村民认识不到位,就坚决不开工,直到你想通为止;开工的,也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搞政府包办代替。

  江东街道的青岩刘村原是义乌市村庄整治的老大难,由于村子位于城郊,家家户户多少有点余房出租,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对村庄整治始终打不起精神。

  随着周边的村庄整治初见成效,青岩刘村人终于坐不住了。

  2003年底,下定决心的村委会贴出了搬迁公告,并通过宅基地拍卖自得1.4亿元资金,用三个月的时间将全村搬迁一空。从政府要我做,到我自己要做。

  目前,义乌全市已有80个村进行了旧村改造,50%以上的村进行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记者:蒋文龙柯丽生

  刊于2006年7月12日《农民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