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义乌网4月26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楼菲莉)近年来,义乌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支点城市,“义新欧”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海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功能日益凸显,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中国进口商品城进口食品年成交额从成立之初的2000余万元升至2017年的6亿余元。
为确保该市场内2万余种进口食品质量安全,义乌以长效长治为理念,以信用体系为依托,以智慧监管为手段,以社会共治为方向,严把准入关、进口关、流通关,从行为监管、经营规范、主体提升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和构建“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义乌进口食品市场监管新模式。
据悉,进口商品城迄今为止未发生进口食品安全事故,2017年无因进口食品质量问题产生的消费者投诉纠纷,消费者满意度从成立之初的89%升上升至目前的100%。
来源可溯
商品有了“身份证”
近年来,进口商品城积极推行进口食品二维码,让进口食品均随身携带自己的“电子身份证”,“监管者、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获取进口食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的进口商信息以及检验检疫、海关报关等信息。”义乌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进口商品城内已有20余家进口食品企业粘贴120万余张二维码标签。
义乌市场监管局还对进口商品城经营的所有进口食品全面实行索证索票及中文标签的加贴,要求市场经营户及时向供货商索取进口商品的海关报关单、检验检疫机关的检疫合格证明文件等资料并进行归档整理,并录入电脑,以备随时查阅,目前已实现69家进口食品经营户2万余种进口食品全覆盖。
去向可查
全面实施电子监管
“电子登记台账在我们的监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负责人说,市场监管局要求经营户及时把批发销售信息输入电子监管系统,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实时了解进口食品销售链条,明确把控进口食品去向。此外,在跨境电商监管方面,该局还积极引导经营户开发了“海客来”等应用软件来扩展展示端口,植入监管模块,实现监管数据的对接共享和身份实时核验。
值得一提的是,义乌市场监管局还联合市场主办方推出食品零售追溯系统,通过推广消费购物金卡,采集消费信息,给予折让优惠,利用信息数据,实现精准召回。当消费者用金卡进行刷单后,经营者电脑后台即留下该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具体信息,而当监管部门或经营者一旦发现所销售食品存在质量风险,可第一时间及时进行精准召回。
风险可控
多个平台显奇效
为进一步管控潜在风险,义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汇集国税、地税、商城集团等18个部门的大数据,于今年1月9日正式上线了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平台。该APP通过信用资产积累和流失实行加(扣)分制,实现采购商和消费者可以直观查询、排序商位信用等级,可在线进行评价反馈。同时,依托业已建成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平台数据库,对进口食品的市场经营主体进行经营户信用等级和风险等级双评定,依据评定结果实行差别化监管和社会化运用。市场主办方也根据信用评定结果,采取差别化激励和惩戒政策,对信用优良商位在租金上给予一定优惠,对信用等级低劣的直接逐出市场。
“仅2017年就有两家食品经营企业,分别是义乌钜能、义乌神鸟,由于受到我们的行政处罚而致信用破产,被市场主办方取消入场经营资格。”义乌市场监管局小商品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进口食品管控平台、临保专柜销售平台、放心消费示范平台及党建带群建共治平台的相继建立,有效实现了对进口食品安全的精准监管,专设的临保专柜全面杜绝了销售过期失效食品行为。同时,在日常培训提升、规范指导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对严重违法行为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实施重点精确打击。2017先后查办了4起违法案件,罚没款总计10余万元。
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惩治发同时,义乌市场监管局始终做到责任可究,监管全程留痕,失信联合惩诫,责任事先明晰,不断强化市场经营户的主体意识,共同助力义乌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