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像
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义乌(今义乌稠城)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浦江柳贯、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称为元代“儒林四杰”。
黄溍手迹
黄溍从小好学不倦,天资聪颖。元延祐二年(1315)登进士第,走上仕途,同年授宁海县丞。宁海县滨临沿海,盐业兴旺。一些盐户以为他们不隶属于县衙门,肆意妄为,残害百姓,而当地的一些官吏又受这些盐户的贿赂收买,不主持公道,听之任之。黄溍至任后,察访民情,对不法盐户一律绳之以法。下属官吏提醒黄溍说这伙人有人撑腰,惹不得。黄溍却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官可以不当,百姓的事不能不管。”他坚持秉公办事,惩治了盐场不法之亭户。又如在两浙都转运使司任上,他变革巡海船三年更新惯例,节省开支,杜绝贪污,把多余的钱退还百姓,百姓皆称黄溍是清官。
黄溍著作
在吏治问题上,他在《国家蒙古色目人策问》中提出“为国者,皆欲吏之廉,不知所以致其廉;皆患吏之贪而不知所以去其贪。谈者谓:禄秩厚,则廉者有所劝;禁令严,则贪者有所惩。是固然矣。今之禄秩非不厚,而廉吏不为之多,禁令非不严,而贪吏不为之少,其理安在乎?”
黄溍任州县官历时20余年,始终以“父母官”自律,体恤民间疾苦,躬身为百姓办事。平日,唯以清白为荣,除俸禄外,不收受任何非分钱财。他生活俭仆,贵而能贫,他常常因生活费用欠缺而变卖家产,以资弥补。他虽在京师断断续续20年,但“足不登巨公势家之门”,不攀附权贵,不阿谀显贵,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