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春节符号——年娃春妮机器人表演。商报记者吕斌摄
中国义乌网4月2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加上各种创新发展的元素,融合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文化+”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既拓宽文化产业的覆盖面与内涵深度,又增加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本届文交会融入新技术,积极做大“文创”概念,集中展示文化产业核心层与生活融合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经济,将数字技术、无形文化和有形产品完美结合。开设了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区,台湾文创展区、澳门文创馆、中国美院最设计、IDE创新设计等专区,展示来自300多家创新机构、41位青年创业创意人才的创作成果。
当“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在展会上精彩亮相,奉献给大众的是一场场耳目一新的文化盛宴。
文化+科技,让文化“火”起来
当文化遇上新科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置身文交会,数字文化创意层出不穷,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以“文化+科技”的形式,吸引着众多参展客商的眼球。
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展位,玩具、服装、工艺品等各式各样的动物衍生品让人眼花缭乱,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其带来的新概念AR科普文创产品。“你靠近点,对了,灰鲸现在就‘游’到你手上了,我帮你拍下来!”现场,只见两位市民正开心地体验着博物馆的AR互动产品。
这款AR科普文创产品是浙江自然博物馆立足馆藏动植物标本特色资源,采用3D视觉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出的颗粒积木主打产品。积木拼装后,人们可通过下载相应软件,对积木背板LOGO进行扫描,就可以看到立体3D模型,还可以通过播放内置视频看到产品的原型标本,并聆听博物馆专家讲述物种的传奇故事及其他科学知识。“原来,我们的展品只是被放在博物馆内等人来观看,现在我们运用‘互联网+’的技术,让我们的展品活了起来。”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严洪明说。
把博物馆“搬”进课堂,曾经不可能的事如今将成为可能。“通过VR技术和裸眼3D技术,孩子们不出课堂,也能走进博物馆体验文化的魅力……”在南京展团的江苏华博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展位上,工作人员不断地向观众介绍着自家产品。带上他的VR眼镜,在展位上走上一圈,不仅能看到造型各异的“六朝石刻”,还能感受到六朝文化。
华博创意的品牌营销经理李雨羚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是其自主研发的,是一款不受线缆限制的全息计算机设备。“文化+科技的融合,说到底还是要让融合的产品真正为人们所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来参展的目的。”
文化+创意,让文化“靓”起来
文交会,是让文化跳舞的舞台,也是绽放创意的平台。“文化+创意”,一直以来都是文交会上的重头戏。今年也不例外。
在中央C馆,文化部、财政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入选人才作品展,以“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为展览主题,以实物展示、平面展示、虚拟展示,展陈了60余名入库设计师的210件作品,体现创意无限。而在中国美术学院“最设计”展上,其以“设计,在路上”为主题,以智造坐标、设计融合、创意现场为主要板块,思考设计在传承创新之路中的现实场域和发展机遇,探索义乌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之路。会识别人像、可以随时跟拍的无人机,已经实现产业化的方太水槽洗碗机、以新工艺烧制的彩虹陶瓷工艺品……创意让这个展区充满了勃勃生机。
几乎每年都来展出的IDE创新设计展,汇集了上海、深圳、广州等地60余家创新设计企业,展出了上千款科技智能、文创生活产品。各种酷炫的数据流、机器人、VR、全息投影等在展区内实现“超新星爆发”;原创集则带来各种有趣而充满匠人心思的小物品,市民不仅可以买到各种有趣的小物品,还可以静距离观摩手工匠人的现场制作。“钰锦香”占据了IDE展区的中心位置,展出的产品以丝巾、玩具靠垫为主。乍一看并不显眼,但文交会开展仅十多分钟,它就已经收获了五六个合作订单。负责人楼宁拿起印有卡通形象的小靠垫告诉记者,这是作为面料商的他们与产业链源头开发设计公司首次合作的产品。“传统的IP衍生品往往是IP持有方和产品生产厂家之间的直接合作,由IP持有方制作产品交由代工厂生产销售,或者是将IP授权给某一特定产品公司进行生产销售。但他们则是创新尝试由产业链的源头开发设计公司,直接将IP元素融入原材料的生产中,再由原材料商反推到生产厂商和销售平台进行推广。”楼宁表示,大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文化开发都还只浮于表面,而他们的创新,则是对文化融入产业链中作出了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