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贸易综改试点一年期待更大自主权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国家第十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有“全球小商品批发市场”之称的义乌获得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先试权。
试验区运行近一年来,尽管义乌在有些领域已有斩获,但仍有不少难题待解。
针对这一年的情况,在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提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推进‘义乌试点’的建议”的建议。
周晓光称,这些建议的核心,是申请中央将管理权限适度下放,“这是试点改革推进的核心”。
县级市的权限困扰
义乌市国际贸易综改试点正式启动于去年5月,目前已逐步确定试点方案。
这期间,义乌市政府官员进京与有关部委进行了对接,同时,本地召集经营户、企业家、相关部门、外来务工人员等进行座谈会。
这一年间,中央高层亦加大了对义乌的支持力度。
先是在2011年初,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内容包括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国家贸易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等18项内容,共涉及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等31个省、部级单位。
接下来在今年的3月2日,国务院再次发文,将义乌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成为义乌国际贸易综改试点的一个重大突破。
但是在推行中,义乌方面发现仍有很多难题。
“31个部委出台了一些政策,有些也已经开始先行先试了,但还没有正式发文。”周晓光告诉记者,还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正在商谈中,比如说关税,到底要不要免掉,还是要交一部分,要交多少,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设计。
当前义乌试点主要存在三个瓶颈,一是资源匮乏,尤其是土地指标有限。
其次是进出海关不便以及税收过高。
目前在义乌市场上购买的东西,必须要到上海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后,才能在义乌卖,这种方式增大了企业的成本。
另外,相比于香港、迪拜等地方,中国大陆的关税过高,而小商品的利润平均一件只有2%左右,对小微企业来讲,很难有多少利润,甚至很多是亏本销售。
第三是融资难。尽管义乌民间融资问题早在2007年前后就出现过,现在整体相对平稳,但也普遍存在融资贵、融资难、融资乱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管理权限,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期待有更多的自主权,周晓光称,“县级市受很多限制。”
申请进一步授权
申请下放管理权限,也是义乌当初申请成为综改试验区的初衷之一。
统计显示,义乌有约20万家的小微企业,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5%左右,它们背后的产业功能约1000多万,依托于义乌的贸易市场销往全世界200多个国家。
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周晓光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发现,原因部分来自检验检疫、海关、工商等方面的国家性政策。
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期待这些权限能下放到义乌。但这些涉及体制及国家性政策的问题,义乌作为个县级市,地方政府没有办法协调。于是申请综改试验区的想法逐渐形成。
2009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到到浙江团考察,周晓光作为代表呈交了建议,“没想到三个月后就有了回复。”
现在,已获得综改区身份的义乌希望获得进一步授权。
周晓光的建议代表了义乌的普遍呼吁。她建议中央应尽快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及相关配套监管政策,在义乌实施金融、国土等专项改革,并加快建设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
这些政策一旦落地,将是对义乌小微企业最大的支持。
义乌的优势在于,虽然部分企业已有更多的销售平台,但不会离开这个基地,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
周晓光称,“因此,改善这个环境显得特别重要。”
2012年3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
记者:姚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