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逐步实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
盘点完最后一张账单,干建英和义乌小商品城的数万名商户一样,在腊月二十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休市期。“去年做生意真不容易,眼看着订单从10箱缩减到两三箱,但通过控制成本、缩短饰品更新周期,我们的市场份额保住了。”干建英说。
力克时艰的不只是干建英一家。在欧债危机持续、经济形势趋紧的国内外环境下,去年刚升为国家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浙江义乌,交易额逆势上扬。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格局下,正在向形成“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国际小商品集散地的目标发展。
“寒冬见暖”:中国外贸“新特区”凸显竞争力
在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商品超过170万种的义乌,过去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普遍趋紧,但这里的外贸出口却稳中有升。据统计,2011年经义乌海关出口小商品98.7亿美元,同比增长27.1%。2011年义乌小商品城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12.95%,连续21年位居中国专业市场榜首。
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告诉记者,聚集了600多家圣诞用品企业的义乌分别占欧、美圣诞市场的40%和70%份额,2011年出口总额增长大约10%。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义乌圣诞的集聚效应最早形成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来一次危机,义乌圣诞的市场份额就涨一次。”陈金林说。
近年来兴起的电子商务也在义乌得到较高普及,阿里巴巴、全球网等外贸电子商务网站甚至纷纷在义乌专门设立了派驻机构。义乌当地行业龙头企业巨龙箱包去年有大约400万只箱包销往全球各地,其中一半是通过网络销售。
力求转型:向“买卖全球货”迈进
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义乌市场走上国际化道路,打响了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品牌,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市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则是让义乌全面迈向转型升级。”
根据有关精神,义乌制定了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首要的是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实现出口、进口、转口贸易联动,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建立市场商品质量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可否认,义乌还存在以量取胜的路径依赖,产业经济尚处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底端。要确立以质取胜的理念。”浙江省质监局局长瞿素芬说。
2011年岁末,浙江省质监局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订备忘录,共同推进“品牌强市”建设,制定完善各类日用小商品标准,同时还将支持相关行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从源头上提高义乌商品质量的国际话语权。
一些义乌当地企业已经在从自身着手,推动小商品转型升级。浪莎集团总裁翁荣弟说,袜子是典型的小商品,但我们就定位于“做最好的袜子”,加快产品研发更新,几万元一台的意大利进口织袜机,浪莎仅2011年就购置3000台,一名工人可同时监控30多台机器,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危中寻机:“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尽管种种迹象显示,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不明朗带来出口压力仍然难以忽视。2011年,经义乌海关出口的商品中,三分之一运往中东。欧盟和美国分别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以来,未来中东地区形势可能更不稳定。据义乌海关相关人士分析,目前订单偏少、货款难清,已经让多数商户对待中东订单十分谨慎。
各国新规出台对小商品出口影响逐渐显现。去年5月,欧盟与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和制品的最新法规开始生效,而对于义乌市场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玩具,欧盟史上最严格的《欧盟玩具完全新指令》也于去年开始实施。悄然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外贸带来了压力。海关分析认为,这些事件可能会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采购商对义乌市场商品的信心。
“今年这个春天恐怕会有点冷,这是周围商户们普遍的预感,但危机之中也有机遇。”做了10年外贸生意的义乌商人施新雨说,2008年金融危机,他开始尝试做进口平衡汇率波动,逐步从制造型出口企业转变为越南产品进口的品牌商,站在了“外贸利润的金字塔顶端”。
施新雨所在的义乌小商品城进口商品馆,正是义乌市场调结构、转型的标识之一。近两年,义乌市场新开设5万平方米的进口商品馆,目前已引进55个国家的近3万种境外商品入驻,与此相配套的还有鼓励进口商品进馆销售的一系列政策。
2012年2月1日新华网刊发
记者:陈芳 张遥 黄深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