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国有非公经济共同发展
一直以来,有一种这样的观点:国有经济发展了,民营经济就被挤出了。国有企业进入了,民营企业就退出了。有的学者还在理论上用经济学的挤出效应分析国有经济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时下,有一种主张认为: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应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更有甚者,抛出更为激进的观点:国有企业应完全私有化。似乎国有经济“一退”,国有企业“一私”,中国经济就快速发展了,国有企业改革就到位了,民营经济就获得长足进展了。
现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在中国,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地方——义乌。义乌地属浙江省金华市,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小商品制造中心,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2012年第1季度,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144.2亿元,同比增长7.45%;其中中国小商品城(6.64,0.06,0.91%)成交额98.64亿元,同比增长9.1%。1~2月,义乌自营进出口总值为5.2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自营出口额为4.7亿美元,同比增长7.3%,进口0.53亿美元,同比增长22.1%。
义乌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在发展非公经济的同时,义乌并没有否定国有经济,更没有把国有企业私有化,而是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合相关国有资源,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一、义乌国有经济发展的基本做法
义乌的小商品起自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义乌的老百姓就开始了“鸡毛换糖”的经商活动,那时候的义乌人用红糖换来的鸡毛做鸡毛掸子,每逢过年过节,便走街串巷地去卖。这便是义乌小商品经营的开始。义乌就是从做“鸡毛换红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发展到了目前的“华夏第一市”。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其经济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原因是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两条主线协同发展。
第一条主线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立足于民,积极拓展非公经济发展的渠道,为地方发展留足了后劲。在义乌众多企业中,99%为非公有制企业,单就外商投资而言,截至2012年2月,义乌市已登记外商投资合伙企业502家,当地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合计认缴出资额523.43万美元,其中外方认缴478.63万美元,其投资来源国(地区)达33个。
第二条主线是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义乌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改革中逐步深化。一些承担经济职能的机构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国有集体企业实现改制,原隶属于集体企业的国有资产基本退出竞争性领域。2000年以来,随着小商品市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义乌国有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为夯实义乌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平台,义乌市委、市政府将原属财政局的国资经营公司改组为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管理。2006年又成立了国资办,运筹协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但存在国资政企分离不彻底,服务投资领域分散,投融资能力低下等问题,尤其是国资配置结构不合理、整体效益不佳以及政府调控作用削弱等情况较为严重。2009年,义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按照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的原则,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和四家市属国资公司,建立了“市政府—国资局—国有企业”三级国资监管新构架,形成了全面覆盖、权责分明、分类监管、流转顺畅的国资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2011年12月23日,义乌市政府下发《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义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批准设立义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在新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行体制下,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由市国资局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各行业管理部门不再履行出资人职责,而按行业规划、投资建设、技术标准、规范服务、合理经营等要求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指导。义乌市国资局建立健全了基本涵盖国资监管各领域、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包括重大事项报告、投融资审批、审计、经营业绩考核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制度,建立了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与分级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监管。
2.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义乌市委、市政府把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划转给重组成立的四大国有公司(恒大开发公司、交通发展公司、国资经营公司和公用事业(1628.183,7.36,0.45%)公司),以四大公司为战略平台,把国有资本集中在关系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城市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基础资源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领域,逐步把四大公司发展成为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领先、带动作用突出的优势企业。在此基础上,义乌市建立了“财政局—公共资产管理中心—占有、使用单位”三层次和推进“五个化”(理顺体制、健全机构、推进资产专业化;建章立制、明晰产权、推进资产法制化;依托信息、夯实基础、推进资产精细化;建立标准、科学配置、推进资产标准化;集中处置、市场运作、推进资产效益化)管理为特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义乌模式”。该模式以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枢纽,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97%以上的房产和土地申请办理房产、土地所有使用权证的初始登记或变更登记,彻底打破了国有资产管理各自为政和部门所有的传统格局,实现了行政事业资产所有权的真正归位。
3.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义乌市国资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国有资本控股原则,发挥资本市场平台作用,推动国有企业走上市发展道路。通过资产资本化和资本证券化,一方面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吸纳和带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增强了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了经营机制。
二、义乌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效和经验
义乌国有经济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义乌市27家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61.21亿元,实现利润19.83亿元,上缴税金13.74亿元,资产总额875.96亿元,净资产248.45亿元,较上年215.88亿元增加32.57亿元。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义乌实体经济发展良好,投资出口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6.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1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9亿元。义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也积累了非常有益的经验。
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形成与市场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国资监管新体制。义乌的改革,打破了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营的利益格局,划清行业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成立国资局和四大国资公司,重组整合了原分属行业主管部门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源得到了较好配置。在国资监管工作中,注重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进程,努力实现整体上市,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导向、放大、扶持和控制功能。遵循市场化规范运作要求建立起来的监管有力、营运透明的国资监管体系,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更加健全,也有利于真正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
2.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功能优势。义乌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小商品市场是事关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义乌的市场带有十分鲜明的公共资源特性,单纯以市场机制去配置资源并不能达到最佳效率。义乌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路子,市场建设和经营管理由国有经济为主体承担,产品生产及展示销售由民营经济为主体承担,既发挥了国有资本谋全局、谋长远和强化市场经营秩序管理等公共利益的优势,又发挥了民营资本灵活、市场响应快和经营成本低的优势,促进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
3.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不断探索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义乌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建立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加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企业资产总量、资本收益和运营的特点,以及企业功能定位和产权结构的不同,分类确定考核内容和指标,鼓励和引导企业围绕主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主业发展层次和竞争能力。积极发挥国有经济的支撑、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两区六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义乌国有经济发展的启示
1.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义乌的实践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可以在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发挥国有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有利于改善资源配备不合理、政府调控作用减弱的情况。国有经济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没有国有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没有我们党执政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物质手段。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有经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始终保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强化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在义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过程中,义乌市委、市政府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决不放弃领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决不置之不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决不放任自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将国有资本集中在基础性、资源性、战略性行业,增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力。运用考核等监管手段引导国有企业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有力地支撑了非公经济的发展,保障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有资产配置效率显著提高,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显著增强。因此,要继续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大调整重组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传统优势产业、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优势企业的龙头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之间重组整合,搭建有效的重组平台,探索各级国资合作模式。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为依托,促进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的战略联合,提高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努力使国有经济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领域、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在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发挥骨干作用,在一些竞争性领域成为排头兵、有充足的市场份额、有充分的话语权。
3.优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义乌通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出资人制度,形成了全面覆盖、权责明确、分类监管、流转顺畅的国资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按照国有经济布局和发展规划要求,以资本为纽带,把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按照运营特点划转给四大国有公司,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管理集约化,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为其他所有制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义乌的经验表明,地方国有资产“有专门监管比没有专门监管要好,集中监管比分散监管要好,监管范围大比监管范围小要好”。在一些地方国有资产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再进行分散化管理,只能是浪费资源,不可能优化配置资源。所以,实现集中统一监管的“大授权”模式,有利于优化配置国有资源,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也有利于增强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因此,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的历程中,要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依法行权履责。坚持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既要维护好所有者权益,认真履行职责,该管的坚决管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4.采取市场化运行手段,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是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义乌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基本的前提是坚持市场化运作。义乌市国资局在坚持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引导国有企业走上市发展道路,利用上市公司和核心企业资源,逐步将经营性国有资产有序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企业整体上市。鼓励已上市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形成融资、发展、价值提升、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作为出资人,必定要从出资企业获得回报。作为企业,必定要追求经济效益。作为政府,要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把国有企业真正塑造成为结构合理、集约经营、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5.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成功的基石。党建工作是义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为强化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确立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义乌市国资局不断对党建工作进行实践和探索。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党政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三是开展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引导和保障作用。因此,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时点上,都要坚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深入探索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5月15日《国有资产管理》刊发
作者:张春晓 甄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