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2年>市场发展篇 正文

义乌“兴商建市” 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兴商建市”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

  8月18-19日,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民营500强论坛在义乌召开,距其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已近一年半,之所以选择在此举办,与义乌作为国际商贸重要平台离不开。

  产品种类多、相对分散,这是义乌特色,亦是掣肘,8月20日,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做精做强是未来重点考虑。

  在他看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能走多远,义乌外贸未来能走多远,一来要靠带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二来要靠转型升级、夯实制造业基础。

  试点效应初现?

  《21世纪》:外贸普遍低迷,但前7个月义乌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4%,为何?

  黄志平:义乌市场多数是日常消费品、办公用品这些刚性需求的产品,越是宏观经济低迷时期,日常消费品越是能进入高端消费人群;而且,义乌市场上的商户背后都有制造业工厂在支撑,不需要经过任何转手程序,商品直接到市场上展示、销售、签订购销合同、工厂批量生产,再到海关检验检疫、通关、出口,成本较低;同时,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也初见成效。

  《21世纪》:试点获批这近一年半内,义乌做了哪些尝试?

  黄志平:试点的重点是建立新型贸易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内容,目标是到2020年,使义乌成为转变为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商贸名城。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三件事六个字,“方式、趋势、体系”。

  “方式”是指研究市场采购的方式,30年来义乌这种以代理、佣金的形式为主的贸易方式,就好像一只脚已经长大,但还没有鞋,所以需要确定下来,再量身定制一些监管、服务的政策。“趋势”表明,义乌市场未来发展的走向,主要是进口和转口、出口联动发展,实体和虚拟贸易融合发展。“体系”是指六大风控体系,目前草案已经出台,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21世纪》:前段时间义乌小商品城和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协议,义乌商贸的转型,电子商务是否扮演重要的角色?

  黄志平:我们目标是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电子商务城,电子商务是义乌市场的翅膀,不是杀手。义乌6万多家商户中,大约有35-40%左右,既开商户又做电子商务,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90%,现在还很远。

  义乌“兴商建市”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

  我们已经和省委政策研究室合作,重点研究电子商务城分阶段推进的方式和措施,总的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投入1800亿中,至少有1/3投入电子商务,集聚区将于10月动工。

  “兴商建市”要配套制造业基地

  《21世纪》:义乌的产业转型升级怎么做?

  黄志平:义乌是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是通过“市场采购”造就的对外贸易全球最大市场,到目前为止,当时确立的“兴商建市”战略不会动摇。

  同时,我们也在建生产资料市场,通过打造这样的市场,将这些商户所联系的先进制造商引到义乌,打造制造业基地。

  《21世纪》:其中政府该扮演什么角色?

  黄志平:政府则主要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扶优扶强,比如办好会展业,鼓励创意设计的机构来义乌设立创业园、研究机构,比如我们和浙江大学合作,在江东设专门的创意产业园,浙江工商大学和深圳一些机构的平台也在搭建中。

  《21世纪》:这个转变过程中,义乌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黄志平:主要是人才。生活成本高、企业“低、小、散”等问题,造成义乌人员流动性较大,高端人才的缺失直接影响其经济发展。我们力争2015年人力资本投资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才贡献率达到38%。

  《21世纪》:综合改革在制度上是否遇到瓶颈?

  黄志平:改革就像打仗一样,既要冲、也要打扫战场,一味地要求国家放宽政策,但自己工作没跟上也没效果。

  国家相关部委非常重视,专题调研都来了几次,制订了贸易方式的具体方案,包括专门的税收政策、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政策等,义乌下一步的外贸发展,我认为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2012年8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

  记者:姚建莉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