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四招”助力节约集约土地
日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一行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义乌市调研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在得知楼西塘村通过高低结合和功能分区、“一减一增”节约集约用地、国资代建和规范监管、市场流通和富民利民的四个创新来进行规划建设时,胡存智说,把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从传统的“有天有地”改造模式,转变为有效利用高层空间建设,充分体现了义乌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的前瞻性和创造性,既能有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又因地制宜兼顾增加了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值得借鉴推广。
楼西塘村的经验到底是什么,近年来,浙中重镇义乌在节约集约土地方面,到底进行了哪些创造性的尝试?昨天,本报记者前往义乌调查。
楼西塘村:高低安置房节地30亩
从义乌市区出发,二十几分钟车程到达楼西塘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几幢拔地而起正在施工中的高层建筑。如果不是同行的义乌市国土局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还误以为是开发商正在开发的城市商品房小区。
村支部书记把记者引进了工地指挥部。壁上昔日楼西塘村典型的农村照片,与正在建设的新小区效果图,天壤之别。
据介绍,楼西塘村现有205户,改造前基础设施落后,房屋陈旧,许多农户人均居住占地面积不到18平方米,交通不便,居住环境较差,村民们要求改造的愿望十分迫切。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该村2009年6月开始城乡新社区建设高低结合试点。本着村民自愿的原则,实行垂直与高层公寓安置双项选择。结果,45%农户选择高层,55%的农户选择垂直房。最后的新村落规划,采用高低结合的模式。村支书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此一来,节约用地约30亩。
记者注意到,楼西塘村改造是在村庄原址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考虑了村民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居心理,大受村民的欢迎。村庄改造先拆后建,整个村庄一次性拆光,村民自行安排过渡。
义乌市国土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城乡新社区建设高低结合试点,既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新社区建设品位,又真正实现居住、经商、加工相分离,减少安全隐患,促进产业发展。
月白塘村:生产生活分区尝甜头
几十里之外的月白塘村,也正在进行一场彻底的人居变革。这个由3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庄143户人家,根据义乌市建设局批准的规划,村庄总占地面积82.67亩,而现在实际占地面积54.86亩,节约了27.81亩。
这27.81亩是怎么节约出来的呢?
现场可以看到,新建的月白塘村由生活区与工业区两个板块组成。工业区的厂房已经落成,生活区的低层公寓已经交付入住,村民们儿孙绕膝,其乐融融,而边上的几幢高层公寓即将动工。村支书高祖友如数家珍,他说,生产、生活相分离的新社区建设模式,为月白塘村节约了27.81亩土地。
他指着崭新的厂区说,义乌小商品比较发达,很多旧村落生活用房普遍出租用于生产,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为此,他们采取了生活、生产相分离的建设方式。
很显然,把生产区从居住区剥离出来,既改善了生产环境,也增加了安全系数。更重要的一点,村民的房租水平提高了。理念一出来,就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持。
事实证明,这一思路确实做到了多赢。月白塘村改造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5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2.5元。眼下,通过新社区建设,人均建筑面积增至148.5平方米,通过生产、生活分离引导,农户建设生产用房3.21万平方米,与原来房租相比,每平方米月租金可达6元,光生产用房出租每户平均可增加年收入12000元。这可是真金白银啊。
更让村民们称道的是,生产、生活分区节约出来的27.81亩土地,村里也将准备建设成厂房使用。
佛堂镇:标准厂房里的节地经
在佛堂镇,记者参观了一处标准厂房,7幢房子,5万多平方米,据说一期已引进10来家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初衷是培育小企业。
由于义乌土地后备资源稀缺,企业用地需求量又非常大,中小企业获地十分难。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进入园区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分散在农村、城市社区,出现了一些“三合一”企业,影响了居民生活,企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标准厂房,无疑是解决土地稀缺问题的一大突破口。标准厂房不仅具有投资密度大、用地面积少、适合轻工业发展等特点,而且比较符合义乌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走进义乌市北苑创业园标准厂房区建设工地,可以看到,数幢3到6层不等的标准厂房整齐排列,厂房从单层“加”高到3层以上,比起以往企业“各立门户”的建厂方式,标准厂房区的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了好几倍。标准厂房建设采用大跨度大高层,可根据生产流程的工艺需要灵活设置厂房空间和物流,厂房内附设电梯、仓库及配套住宅等服务设施,可有效解除入驻企业的后顾之忧。据了解,目前义乌已建成标准厂房近43万平方米,除了北苑已建成17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外,稠江街道、廿三里街道等镇(街道)都相继投入巨资建设标准厂房,许多标准厂房都为3层以上的高层厂房。
昆隆毛纺厂:厂区建在地底下
走进义乌市昆隆毛纺厂区,听不到机器声。记者拾级而下,走进厂区地下一层,轰鸣之声不绝于耳。抬眼看去,一排排高大的毛毯纺织机器正在紧张地运转。
老板姓吴,谈起这一层地下空间利用,他颇为自得。这一层地下空间,层高6.3米,面积6660平方米。把纺织车间移到地下室,既避免了地面的噪音污染,又满足了机器的恒温需要,节省了空调费用,一举多得。
地下室是他自己挖的,“义乌用地紧张,利用地下空间,政府有导向政策,不算容积率,所以我就挖了。”他说,就是启动资金高一点,地上每平方米造价1000上下,挖地下室,每平方米造价2000元。当时一怕造价高,二怕漏水,三怕安检通不过。不过,现在这些都不成问题了。
2008年挖建的时候,像他这样的人还不多,如今不少朋友都在开挖地下空间了。随着上世纪80年代市场快速发展,义乌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人防建设延伸到停车、商业、仓储等多种功能。
平战结合,提高人防工程综合开发水平。2003年,义乌市建成12万平方米的绣湖广场和地下两层、面积达8.8万平方米的世纪商场及配套停车场。作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首个利用民间资金建造的人防工程,在平战结合、发挥综合效益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抓住重点,实施重点区块地下空间项目。近年来,义乌市集中规划建设了一批地下空间项目:宗泽路下穿工程已于今年义博会前建成通车;城北路下穿工程已完成工程方案设计;经济开发区总部经济区一期地下工程和金融商务区一期地下工程,都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一阶段规划地下2层36万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商铺、金融配套等商业面积达15.6万平方米。
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渐成趋势,引起了开发业主的关注和重视。金融商务区三鼎广场、稠州商业银行、义乌世贸中心等项目规划地下空间共26万平方米。其中世贸中心13.8万平方米,并有地下商业1.4万平方米。
金融商务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经济开发区、中心区等区块地下空间的开发,使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采访札记
目前,义乌市正在深入探索节地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考核机制,争取“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以上。以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和浙江省“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为平台,探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主体以市场交易、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通过强化土地税费等经济手段对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激励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
微议
◆义乌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陈正强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义乌市土地资源的真实写照,全市用1105平方公里土地直接支撑了220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其中三分之二是外来常住人口。面对考验,义乌市在土地利用上按照“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着力从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利用规划、盘活存量土地、深化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到了耕地占用少、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资源配置优化。
◆义乌市佛堂国土资源所所长胡强
佛堂镇小企业创业基地自2007年投入使用,入驻企业22家。2011年,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5亿元。基地实现了公共空间资源的共享,土地利用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同时也促进了特色产业的集聚与提升;另一方面,改善了生态环境,消减了安全隐患。
◆稠城街道楼西塘村村支书孙美德
政府因地制宜的政策引导,转变了村民干部的传统观念,通过高低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改造,我们村既给国家节约了近1/4的用地规模,又扩容了近4倍的人均住房面积。这“一减一增”,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又集约了土地,给周边乡村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2年10月23日《浙江日报》刊发
记者:秦正长通讯员叶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