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2年>制度创新篇 正文

建立长效机制放大“义乌模式”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763万农村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北京大学教授穆光宗提出——

  建立长效机制放大“义乌模式”

  8月9日,在丽水市第五期来料加工重点纪纪人提升班上,市妇联主席倪延丽鼓励学员,“希望大家争做智慧型来料加工经纪人。”如今在义乌,一大批妇女因为来料加工的带动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吴争仙是义乌市柯城区吴大姐工艺编织社总经理,1996年,她开始从事来料加工业务,经过16年发展,目前她的业务除了辐射衢州、开化县、常山县、江山市等地外,还将加工点扩大到江西、河南、安徽等地,加工人数达5000多人。

  2006年,在全国妇联书记处高度重视下,全国妇联在义乌设立了全国妇联“市场带千村”项目办公室。截止到2011年底,妇女来料加工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帮助763万名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支付加工费达215亿元。

  2011年第17届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上,全国妇联还举办了妇女创业就业成果展示展洽项目对接仪式,全国妇联展区共接单911项,加工费达1.7个亿,创历史之最。当年参展的526名女经纪人由衷的高兴,纷纷对记者表示:“明年扩大规模组团参会。”

  妇女实现家门口“挣大钱”

  借助义乌是“商流、物流、信息流汇聚之地”这一优势,2007年,全国妇联在义乌召开了“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通过在市场、女经纪人和农村妇女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发展来料加工和手工编织项目,推进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带动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金华市妇联副主席、时任义乌市妇联主席刘艾春告诉记者,仅从2006年到2010年,义乌市妇联协助上级妇联承办了6次全国性来料加工对接洽谈会,当地妇女拿到加工费7.5亿元人民币。

  “这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村妇女的发家致富进程。”刘艾春说,义乌因此项目成长起许多女企业家,不仅如此,因为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在一个相邻的县级市里,留守儿童数字一年降低了240多名。

  来料加工在义乌的成功推进,不但促进了义乌县域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周围区域经济发展和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与义乌相邻的丽水市妇联组织的来料加工团参加第十七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她们的20个展位受到国内外商家极大青睐。丽水市妇联主席倪延丽告诉记者:“开幕当天,丽水展团收获签单1140万元”。

  记者连续采访了两届义博会,发现来自义乌周边遂昌县、青田等地的妇女参展积极性很高,而且还吸引了一些男经纪人加入其中,他们告诉记者,妇联的这个举措很好,搭建了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

  “市场带千村”值得借鉴

  自2007年以来,新疆妇联先后参加了三届全国妇联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的妇女“市场带千村”项目成果展示展洽活动。

  新疆妇联副主席孙华告诉记者,这对于新疆妇女的意义,更在于开阔眼界。通过这几年参加义博会,新疆累计收获850万元的订单,展洽会不仅给新疆妇女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活动,让各族姐妹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商品意识,同时增强了她们谋求发展的信心。

  长期关注农村问题的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李洪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国妇联在义乌实施的‘市场带千村’项目,开创了社团与农村居民互动的新局面。首先拓展了农村妇女的就业领域。曾经的‘离土不离乡’式的就业格局在新的社会沟通机制下重生,中西部地区农民直接参与到全球化经济浪潮中;其次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将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丰富了农村妇女视野,提升了劳动力素质。”

  “设在义乌的全国妇联项目办公室、各地区女经纪人这些社会网络,为中西部地区女性村民提供了走出家门、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提升了自身的劳动力素质。”李洪君如此评价。

  建“就业服务中心”,下设“妇女部”

  全国妇联发展部每年把组织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妇女实现自我发展和增强致富就业的能力,为广大城乡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探索出了义乌这一模式。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穆光宗教授认为,农村妇女既要就业挣钱,也要照顾家庭,两个角色如何平衡和兼顾?这是令很多农村妇女头痛的事情。不仅如此,全国不断攀升的离婚率、影响家庭和谐的事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长期两地分居导致的。

  对此,穆光宗说:“全国妇联在义乌通过来料加工、市场带千村这个工作,实现农村妇女就地就近就业的经验非常好,可以让妇女在不离土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就业角色的非农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实现‘兼顾式发展’,有助于开发女性人力资源并且兼顾家庭发展的需要。”

  “实施‘十二五’规划,农村妇女实现大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穆光宗教授为此建议:

  一、政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将人力资源开发链延伸到乡土农家,各地要创造条件建“就业服务中心”,下设“妇女部”,重点是信息对接和技能培训,强化就业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就业和性别问题的统筹解决。

  二、放大“义乌模式”,培育区域型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使之变成全国性、网络化农村妇女就地就业模式。

  三、更多地培育新一代职业化“女经纪人”队伍,通过专门培训和考试认定,国家统一颁发证书,来规范市场行为,提升市场化品质。

  2012年8月16日《中国妇女报》刊发

  记者:耿兴敏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