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都溪秀丽风光
龙舟赛
九都溪美景
马畈奇幻农业乐园
中国义乌网5月29日讯(商报记者 胡木水)30年,弹指一挥间。
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的大陈精神,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大陈人勇立潮头,走在时代最前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陈公社是义乌县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学金山,赶后畈”“人心齐,稻穗齐”,是当时响亮的口号。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后,争强好胜的大陈人民,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精心打造出远近闻名的“中国衬衫之乡”。
在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敢为人先的大陈人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以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倾力打造“全域旅游”,取得可喜成绩。
因地制宜 多维发展全域旅游
地处义北的大陈镇,与诸暨、浦江、东阳接壤,自然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全镇下辖49个行政村,本地常住人口3.98万,流动人口4.1万(在册人数)。
近年来,大陈镇党委政府在创新发展中,与市场集团、交投集团、商城集团紧密合作,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业”,倾力打造“浪漫八都”“竹韵九都”“古韵十都”“龙凰古道”旅游精品线。截至目前,“浪漫八都”“竹韵九都”“古韵十都”已初具规模。
“2017年,大陈镇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1亿元,游客人数突破200万人次,达到205万人次。今年1至4月,旅游业总收入达6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8%,游客数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副镇长金巧梅介绍,大陈镇打造乡村旅游业,不是照着“本本”去发展,而是根据辖区山水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多维度、多产业、多领域进行系统性开发建设。
马畈农业奇幻乐园,采用明清时期“官方驿站+现代农业”的方式,古为今用,科学开发;
红旗村龙山景区,采用“自然风光+禅宗文化”方式,开发旅游项目;
位于楂林二村S310复线与八坑线岔口处的农旅汽车运动公园,将赛车运动植入农旅,进行综合开发;
依据八都溪的自然“山水风光”,以猕猴桃生产基地为依托,开发“现代农业”,形成“浪漫八都”旅游精品线;
将杜门的茶桑文化、九都的万亩竹海、北山的美丽乡村和大畈村的红色文化融为一体,精心打造“竹韵九都”精品线;
充分挖掘灯塔村的灯文化,将“塔文化+古越文化+自然风光”有效整合,形成“古韵十都”旅游精品线。
广角立体 多维服务全域旅游
大陈镇党委下辖2个党委、6个党总支和133个党支部、2358名党员。
在做好“多维安保”的同时,大陈镇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带群团”工作新样本,充分发挥“党建+服务”的力量,以广角立体的方式,倾力服务于全域旅游。
“在‘党建+服务’中,大陈镇不仅带动了‘大陈先锋队’的4支群团队伍———服务于企事业职工的‘工人先锋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青年突击队’‘巾帼服务队’‘农机宣教队’;并且还带动了4支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队———服务于企事业职工的心飞翔心理辅导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小小法治宣传队、服务于游客的小小导游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烈火金刚志愿队。”镇党委委员方诚介绍,在党建活动中,红旗、凰升塘、马畈等10个村和贝克曼集团、佳康制衣、能达利集团等单位被评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在‘党建+’引领下,清明节期间,镇妇联开展了‘舌尖巧娘’做清明粿比赛等活动。这一活动,也是助推全域旅游活动之一,让游客品尝地道的农家风味。”镇妇联主席楼继灵说。
“在‘党建+’引领下,大陈镇工会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在服饰企业开展打造‘样板车间’活动,改变人手多、效益低的工艺流程;二是在原有企业职工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导师创业’培训。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促进大陈企业发展,推进工业旅游开发。”镇工会主席应征浪说。
“五水共治”,不仅是当前义乌持续推进和巩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深谙治水与旅游关系密切之道的大陈镇党委政府,把“五水共治”任务列为了该镇的重要大事。
镇“五水共治”办负责人说:“大陈镇担负着大陈江主干流及八都、九都、十都等12条支流的治水任务,治水不达标,不仅会拖全市的‘后腿’,也会直接影响到大陈镇全域旅游的发展。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大陈江主干流出境断面水质已基本稳定在Ⅲ类以上。”
早在2014年,为进化水质,给下游输送一江碧水,大陈镇投巨资在义浦交界处的大陈三村地块,打造一个拥有95亩深层次净化污水处理尾水水质的湿地公园。
“自‘污水处理厂’运营以来,‘湿地公园’有效发挥了深层次净化水质的作用。如今污水处理大陈运营部出水水质主控指标,达到准地表Ⅲ类水质。‘湿地公园’不仅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而且还成为了一座秀丽的江畔公园,每天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休闲玩耍。”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大陈运营部负责人王志坚说。
“在兄弟部门的协助下,今年1月,杜门村通过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今年,我们又在大陈老镇区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8月份将迎来上级考核。”镇城建办主任王同明介绍。
“全域旅游就像一台机器,全镇各行各业各村的工作,都是这台机器中的某个部件,无论是党建群团工作,还是治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只有把全镇的各项工作开展好,整台机器才能运转自如。”大陈镇镇长蒋俊形象地比喻道。
齐心协力 多维护航全域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业,除了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外,还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保障。”镇党委委员陈兴弟说,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大陈镇积极做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无坟化推进”“CD级危旧房整治”“社会善治”等一系列工作。而在“平安大陈”建设中,大陈镇成绩突出,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义乌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近年来,大陈镇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届茶桑文化节、两届龙舟赛、7届猕猴桃文化节、3届“1+1亲子马拉松”赛、4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陈兴弟说:“这些年,大陈镇每年举办大型活动不少于15次,每次活动,都离不开安全保卫。”由大陈镇政法办精心组织的公安派出所及交管站、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专职消防队、党员志愿队、各村平安服务队等力量,在现场进行“全方位保障、零距离服务、安全无事故”护航。2017年端午节期间,义乌市第二届龙舟赛在红旗村举行,央视四套《我们的节日·端午走进大陈》现场直播18分钟。安保工作万无一失,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据不完全统计,大陈镇每年组织安排的安保力量多达3500人次。
做好森林防火,是至美大陈旅游景区的另一项安保工作。大陈镇结合水源地保护并确保景区的景美、人美与和谐,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还专门组织干部工作员、公安民警、消防队员、行政执法队员和平安服务队员等力量,在双休日和重大节假日牢牢守住“进山口”,对驶进景区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劝导游客把携带的烧烤炊具暂时寄存在“检查点”。大陈镇专职消防队队长潘志斌说:“严把‘进山口’,是从2006年开始推行的,自‘严格把关+人性化劝导’开展以来,大陈镇境内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在开展“社会善治”活动中,大陈镇夯实治安监控体系,全镇治安监控探头目前已增至700余个,初步构建起覆盖全镇的治安监控网络。此外,大陈镇还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与服务,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确保了辖区的和谐稳定,全力助推全域旅游向前发展。
产业文化 多维融合全域旅游
进入“十三五”,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了服务业的发展,动力转换增强了内需的拉动力,民生改善进一步释放了国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都促进了包括美丽乡村游在内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很显然,文化旅游正逐步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从大陈镇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可以看出,传统的旅游业正逐步演变为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产业。
蒋俊在接受采访时说:“农业是一产,工业是二产,旅游业属于三产。大陈镇全域旅游的发展,的确带动了全镇一二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一二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又促进了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融合发展。”
“我们村有38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早在2007年,大陈镇党委政府就鼓励农民由传统农业水稻种植向发展多元化经济作物转型。当年村民们就种植了150亩樱桃。3年后,果树产果,村民喜滋滋地以每公斤70元的价格进行销售。产果后的第二年,不少游客又返回采摘,樱桃价格直接上升到了每公斤100元。游客们说,郎坞村的樱桃,味道比其他地方的要好吃得多。”郎坞村党支部书记骆贤勇说,今年他们村的樱桃,平均每亩经济收入超万元,产量高的农户,每亩经济收入达到两万元。
马畈村邵勋松是鸽溪桥头家庭农场场主,2013年流转承包了150亩农田,种植“红阳”“金艳”“徐香”等品种的猕猴桃,2015年开始产果。2017年亩产达到400公斤,2018年可望达到500公斤。每年产出的“红阳”,每公斤售价40元,“金艳”也卖到30元。“光猕猴桃一项,我一年的毛收入就有240万元。除掉农业成本和人工成本后,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邵勋松说,同期他还流转承包了900亩农田,用于种植稻谷。
“在打造全域旅游的同时,大陈镇坚持‘两条腿’走路,紧紧抓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以设备更新、机器换人为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高端智能型工厂,开发工业企业旅游,助推全域旅游。”镇经发办主任季福恒介绍,传统服饰企业人工裁剪的衬衫,规格、款式、式样等,每裁剪一次2000件,产品存在‘千件一色’化的现象。相反,高端智能型服饰企业的裁剪,则采用激光裁剪,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顾客个性化的服饰剪裁。每件产品规格、款式均不相同。位于大陈镇的浙江天驰服饰有限公司,目前正加紧推进高端智能化工厂建设,有望今年七八月投入使用。
“下一步,大陈镇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着力打造美丽经济。深挖大陈万亩竹海产业潜力,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然、人文、社会三大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出能吸引游客的特色‘套餐’,引导三星级以上乡村开展众创或招引业态,培育若干个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美丽产业园。科学运用文化创意,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充分整合大陈‘佛教文化、竹艺文化、茶桑文化、古越文化’等文旅资源,以全域旅游为核心,有机融合各大产业,实现‘强镇富村、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大陈镇党委书记丁艳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