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中国对外经济的窗口、全国最大小商品城所在地浙江义乌采访看到,经过三年多国际贸易综合试点改革,市场活力被激发,外贸出口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争先来到这里创业。
作为我国首批国际陆港城市,义乌正加快发展国际内陆港功能,着力构建陆路、铁路、海运、航空立体物流体系,致力实现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完善市场物流支撑体系。
改革红利释放
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贸城,占地达470万平方米,有7万个经营主体、20多万的经商户。市场内人头攒动,交易活跃,很多外商操着熟练的汉语砍价。
在义乌市中心稠州北路上开着一家名为“花”的阿拉伯餐厅,由于有国家领导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上的致辞中提及,店主、约旦商人穆罕奈德成为焦点人物。“我在义乌10多年,除了餐厅还有一家贸易公司,事业家庭都在这里。义乌人勤劳不排外,在义乌只要肯干都会有机会。”穆罕奈德讲述着自己的“中国梦”。
义乌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瞄准“世界购物天堂”的目标,探索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贸易主体准入、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通关查验和外汇管理等领域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初步建立接轨世界的贸易便利化体制和机制,义乌小商品出口变得更加顺畅。
在2012年、2013年义乌出口回归性高位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义乌市出口额65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5%,进口1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9.4%,远高于浙江省上半年进出口增速。
海陆空新出发
7月1日,一辆满载着小商品、机电产品的81018号“义新欧”铁路国际联运班列开出了义乌,这是“义新欧”正式纳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中欧班列序列的首趟发车,今后班次固定为每周一次。10天左右,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就会摆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货架,比以前节省了3-4天。
“从每星期处理四五个货柜发展到现在的每星期处理几十个货柜。”义乌天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告诉记者,“义新欧”纳入序列也意味着义乌出口中亚五国的货运量稳定。
“义乌货在中亚非常有名,但是以前义乌发货要通过宁波、上海港走海运再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转运,现在通过铁路,不仅时间节省,运输成本也减少了三分之一。”义乌海关副关长邵洪斌说,“义新欧”进一步发挥了义乌的货源优势,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供物流支持。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战略支点,2013年,义乌出口中亚五国货值暴涨50%以上,今年1-5月,义乌小商品出口中亚五国1.2亿人民币。记者了解到“义新欧”八九月份还将试运行到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
新优势冲破瓶颈期
综合成本不断增加,义乌出口优势被一再削弱。义乌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义乌市出口金砖国家共66.8亿元,同比增长4.8%,均低于平均增速。
面对外贸瓶颈,海关、生产企业、进出口公司等外贸相关行业人士认为,应保持“义乌速度”,把着力点放在创新和升级上。记者了解到,义乌目前出现了很多外贸供应链服务商,如“国贸通”“义乌贷”“易透”等,这些平台提供一站式贸易服务。
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介绍,目前义乌正往产业前端发展,打造日用小商品设计和创新研发的平台和基地,招引国内外创新团队,带动提升整个浙江中西部地区创新和研发设计的能力。李一飞说,义乌想扮演国外中小日用消费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2014年7月21日新华网刊发
记者:屈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