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9000年前的义乌人是东亚大陆最早过上定居生活的

发布时间: 2018-06-06 09:28:31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马黎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你看,这里有个转角,9000年前人们就住在这个村庄里,那边有水的地方,是当时的古河道边缘。”站在义乌桥头遗址2米多深的土台边,记者的脚下是一片断崖,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却淡定地聊起了村里人的“住房”问题。

  这个村落,距今约9000年。去年,它被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他前不久上了许知远的《十三邀》)写进了最新著作《先秦城邑考古》,他这样定义——

  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的环壕聚落,见于浙江义乌桥头遗址的上山文化遗存,约当公元前7000年(记者注:也就是距今9000年)。许宏所说的“环壕”,简单点说,就是人们长期定居的村落。2000年发现的浦江上山遗址,将浙江新石器历史上溯到了一万年以前,这个义乌的桥头遗址也属于上山文化。

  现在,这个中国乃至东亚大陆最早的村落,还可以再加一个定语:最完整。前几天,记者去了趟义乌,走进了这个大棚搭起的桥头遗址。话说,遗址4年前就开始发掘,这次为什么要来?因为蒋乐平告诉我,最近,环壕的发掘基本结束,正开始转移到中心台地继续发掘。他要做一个小结,从外围到中心,困扰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眼前这个被一圈人工环壕包围住的中心土台,9000年前,人们究竟拿它来干什么?

挖环壕堆土台,做彩陶画太阳纹,它证明了上山文化是跨湖桥文化的源头

  9000年前的义乌人是东亚大陆最早过上定居生活的

  告别穴居迁徙的生活上山人过上定居的小日子

  “现在看起来,这个断崖是古河道冲刷出来的,把遗址的一半给冲掉了。”蒋乐平指了指断崖的截面,记者一看,土里的“夹层”还埋着很多陶器。这个断崖,就是遗址最早被发现的地方。

我们先来理一下时间轴。

  遗址所在的地方,在义乌郊区,过去是菜园。2012年,义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断崖边发现了一些陶片,当时,浦江上山遗址已经名气很大了,大家一看,夹炭陶片、红衣夹炭,这不就是上山标志性的东西吗?

  上山遗址的发掘人蒋乐平过来确认后,果然在意料之中。

  2014年,桥头遗址正式发掘。本来以为挖个半年一年的,就能挖完,但在几个探方的角落里,考古队员发现,土的颜色怎么不一样?经验丰富的蒋乐平想,可能是个土台,周围是凹下去的,于是继续往外“追踪”,发现了东、南、北三面的人工环壕,西面连接自然河道。此前因耕地及建房,环壕外沿破坏严重,但南部和西北角还是得到了局部的保存。更幸运的是,环壕的内沿基本完整。所以,桥头环壕遗址的完整性基本确立。

环壕遗址全景。

  这个“环壕”,其实是古代先人的一种居住方式,它能起到防护作用,防野兽防外族,人们在一个村子里抱团取暖。

  那么,在环壕之前,人们又是怎么住的?

  我们举几个比上山文化年代更早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比如广西桂林的甑皮岩遗址、江西仙人洞遗址,年代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它们有个统一的名称:洞穴遗址。

  是的,那时人们还生活在洞穴里,而且住不长久,会随季节变化迁徙,不能算定居,也就是说,还没有形成村落概念。

  到了新石器早期,冒出上山文化和湖南彭头山文化为代表。人总是要进步的,那么上山人住哪儿?

  “在金衢盆地周围的山脉中,发育有石灰岩溶洞,但没有发现同时期的洞穴遗址,没有发现拟想中的季节性迁居的遗存现象。这说明上山文化已经告别了山林洞穴的生计模式。”

  上山人告别了祖辈的洞穴,搬到了盆陵地区,上山文化遗址群,分布在河谷盆地边缘的山前台地。“他们从洞穴迈向盆陵的这一步,我认为,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蒋乐平说。所以,上山遗址也被称为旷野类遗址。许宏认为,那时还没有社会复杂化,属大体平等的前国家时代。

  它是跨湖桥文化的源头

  村落遗址还藏着无数谜团

  站在上山人的“家”门口,很想知道,他们的家里有什么特别的。中心土台上,四周还可以明显看到拐角,整个土台大约是个正方形,边长40米左右。

  “这一次,我们发现了完整的中心土台,环壕第一次作为完整单元的遗址进行发掘。”蒋乐平说。而最大的谜,还是这个中心土台。

  要知道,上山文化分为早、中、晚期。从2000年起,考古队员已经在嵊州、龙游、金华、永康、武义等地发现上山文化遗址18处,而在早期遗址中,没有发现过环壕。桥头遗址属于上山文化的中晚期。

  我们来还原一下现场——900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河道,有小山丘,充满野趣。到了距今9000年左右,上山文化发展到中期的遗址逐渐增多,人们的足迹到达了义乌一带,金衢盆地成为一个中心。

  “中期是不是上山文化发展的转折点?我们在中期发现的环壕,说明村落定居已经处于常态化,规模化,社会结构复杂化,可能村落在中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这就是桥头遗址的意义,但这个谜还没有完全解开。”蒋乐平推断,中心土台有两种可能:一是中心居址,也许中心居住区就在这个地方。但是,他更倾向第二种,“会不会是早期的村落中心,用来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

  因为柱洞只有零星出土,目前还无法判断遗址上的建筑样子。不过,还有一个证据,发现了很多完整陶器,比如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圈足盘等,而且陶衣鲜亮,以红衣为主,也有乳白衣,体现出陶器装饰的高超手艺。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彩陶,以条带纹为主,彩纹中出现了太阳纹的图案。

  蒋乐平特别提到,桥头遗址彩陶的多样性虽不及跨湖桥文化,但具备了跨湖桥文化彩陶的基本特质,太阳纹图案也是一脉相承,充分说明上山文化是跨湖桥文化的重要源头。

  但是,要解开所有谜底,还需要很长时间。

  我们已经知道,上山文化所在的钱塘江上游河谷盆地区,是迄今发现的最值得关注的稻作农业起源地。“而上山文化是东亚地区人类定居生活出现的最早例证。一般来说,稳定的定居生活依赖农业经济的支撑,探讨其中的农业证据是必然的认识路径,这也是上山文化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所在。”蒋乐平说,遗址的性质,还没有结论,“桥头遗址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继续做得精细化,一边发掘,一边保护,为以后建遗址公园打下基础。”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