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伙杨小刚大专刚毕业,已在昆明开了一家小铺,零售兼批发驴友装备,货源来自浙江义乌市。虽然辛苦,但他的生意上手很快。杨小刚的幸运,得益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诚信体系建设”。这个国内最大的小商品城,拥有7.5万个商位,日客流21万人次,经营26个大类、180万个单品,商品出口219个国家和地区。
“保持市场繁荣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答案是两个字:信用。”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说。
失信者要付出惨痛代价
在义乌经商可不是那么随便。“今年起,所有新入场的经营户都要‘先培训后上岗’,主要培训两块:诚信意识和服务观念。”义乌市场监管局局长朱建福介绍,目前,义乌培训新入场经营商户已经27期10万余人,这些商户都必须了解义乌正在力推的“诚信体系建设”。“2008年1月,义乌就发布了市场信用指数。”朱建福说,“目前,市场经营违法率从2000年的1.5%下降到2013年的0.48%,而客商诚信满意度高达97%!”
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买东西,客户只需先看商铺门上的标识,政府发的“诚信商户”小铜牌上,星星越多,信用越好。手机扫一扫商户二维码,点一点商贸城门口的“市场信用平台”的显示屏:商户信用如何,是否准时发货,有无拖欠工资,一目了然。评级信用高的商铺,义乌给予低息信用贷款等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失信者在这里则要付出惨痛代价,至今已有11家违反相关规定的商位被收回。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义乌国际商贸城旅游购物中心五楼399号,是一个无人值守店。这里几十种商品全部10元,自动投币。店内横幅醒目地写着:“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这里出售诚信,因为有信誉”。无人值守店开了近两年了,老板何强自豪地说,从没发现有人在店里拿了东西不付钱。以诚相待,义乌商户至今实行“赊账”,这在全国可能是“独一份”。有了订单,不管国内国外,商家先发货,货款按照合同约定后结。
无论在市场还是在官方网站“义乌购”,义乌要求所有商铺必须进行市场经营主体实名认证。外来客户登录“义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就能查询贸易方的诚信信息,不诚信的商位会被列入“黑名单”。无论线上线下,商户的信用记录将一直跟随其在义乌经商的整个阶段,“可信、可控、可追溯”。
今后,来义乌的商户可以更加放心了:义乌的公共联合征信平台正在逐步完善,工商、公安、司法、金融等多个部门的信用信息都将统一到平台上。
围绕诚信推进改革
2011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获批,2013年4月,义乌获准试行新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些改革的支撑点,正是义乌商户的诚信意识。
改革带来义乌更大步伐的前行。截至2014年6月底,全市涉外经营主体5300家,比试点初期增长近50%。与此同时,2013年出口商品质量通报同比下降31%,入境义乌外商达43.9万人次,外商签证业务量超过杭州、宁波两地总和。电商发展也是一帆风顺。
诚信让义乌市场迅速“做大”。义乌按照市场“走出去”战略规划,构建“义乌系”市场网络,目前异地加盟市场已达18家,并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境外分市场或配送中心。
刊于2014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记者: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