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一车的建筑垃圾进来,一车又一车的沙子出去,同时伴随着轰轰的机器声。近期,时常可以在沙场工地里见到义乌官塘沙场老板龚昌兵的身影。
龚昌兵是义乌最早从事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沙场老板之一,过去的一年也是他最忙碌的一年。一场声势浩大的“三改一拆”行动将这个依托再生资源生财的项目呈现在人们的视眼中,义乌的“三改一拆”也从此走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经验。
每吨成品的成本省50元
建筑垃圾有了一条市场化出路
2013年,义乌市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共拆除违法建筑11000余处、490余万平方米,产生超过115万立方米的拆后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得到有效处置,包括官塘沙场在内的多家再生资源利用公司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义乌市建筑渣土循环中心、义乌市绿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纷纷扮演“变废为宝”的关键环节。
“一吨建筑垃圾,制成沙子的转换率为60%-65%,成本比其他石料制沙省下每吨50元,一般情况下,仅官塘沙场每天有300吨建筑垃圾进场,相当于每天省下15000元。”龚昌兵表示,建筑垃圾省下的是利润,带来的是社会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
据悉,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业务仅仅是义乌变废为宝的一种模式而已,除此之外,还有集中消纳再调配和堆山造景再绿化等方式。
拆改结合
“义乌范本”是本精细化管理的账簿
“‘三改一拆’绝不是一拆了之,而是一个机制健全的综合整治行动。”义乌市“三改一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义乌在拆违行动中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仅考核拆违的数量和完成率,还考核拆后洁化、绿化、土地复垦和土地收储等工作。
2013年,义乌市有关部门出台了《“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月考核制度工作方案》,一举将这场行动推向制度化、常态化状态。
“制度确保了整个工作的方向和速度。在考核机制指导作用下,拆违工作与建筑垃圾的后续处理、拆后利用等显得同等重要。”义乌市“三改一拆”相关人员透露,“义乌范本”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的重视,全省“三改一拆”行动第二次现场会将放在义乌召开,精细化管理如同账簿一样,让利益攸关方在阳光下一目了然。
刊于2014年3月31日《每日商报》
记者:施洪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