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4年>和谐发展 正文

阿拉伯“花”开义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在浙江义乌,有一家名叫“花”的阿拉伯餐馆。这个餐馆的故事5日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描述中阿关系的生动例子。

  习近平在当天开幕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到:“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

  没过多久,还在睡梦中的穆罕奈德就被电话吵醒了。被告知习主席讲话中提到的是他,穆罕纳德马上在微信的朋友圈中“炫耀”,并发给远在约旦的家人,被很多朋友在后面狂点赞。

  穆罕奈德在义乌当地可算是个小名人。2002年开始就不断有媒体采访他,那恰巧是习近平主政浙江的时期。

  将近1米8的身高,头发短而微卷,高鼻梁加上深眼窝,36岁的穆罕奈德一副标准阿拉伯人的面孔,却在义乌红火地过着中国人的生活。

  穆罕奈德来自约旦,安静内向,笑起来很是腼腆;夫人刘芳是来自安徽的穆斯林女孩,却开朗健谈。如果不仔细看,很难认出刘芳是中国女子,长裤,长上衣,头巾包住头发,她身穿的阿拉伯服饰都是订做的,一些重要场合还会戴面纱。

  2000年,穆罕奈德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广州一位叔叔开的阿拉伯餐厅里打工,不久与同在餐厅工作、开朗健谈的刘芳相识相恋。两人性格互补,却很投缘,很快于2001年结婚。

  穆罕奈德与中国的缘分就此展开,他成了地道的中国女婿、“中国”老板。

  2002年,穆罕奈德叔叔在广州的餐厅越做越好,又到义乌开了一家分店,是义乌最早的阿拉伯餐厅之一。

  当时义乌的阿拉伯餐馆还很少,很多阿拉伯人就餐不方便,因而餐馆的生意一直不错。2004年,这对夫妇正式接手经营起这家餐馆,并以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为名,将餐馆取名“阿克萨”。

  2008年,因为遭受金融危机,餐馆生意面临困境,不得不拿出积蓄来补贴。勉强度过危机后,夫妻俩为了吸引更多人,走更多元化的路线,下定决心把餐厅重新装修,更换了厨师和菜系,改名为“花”餐厅。

  “花”餐厅的装饰非常阿拉伯,金色的吊顶、顶灯,镶着金色的花,富丽堂皇。刘芳告诉记者,“阿拉伯人喜欢金黄色”,餐馆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花,饭店的标志也是穆罕奈德亲手设计的,是一朵白色的花。

  从2004年到2014年,穆罕奈德一次都没有回过约旦,为的就是“努力工作上班,要把日子过得更好”。期间,他的妈妈和两个弟弟都来过中国,在他的餐馆帮忙。

  从打工仔到餐厅老板,穆罕奈德在中国的生活犹如爬坡,一点点努力向上。刚到广州时,他一个月工资不过300美金;如今,他和夫人在义乌有了自己的餐馆,还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做进出口贸易,“什么都卖,看客户需要”。

  穆罕奈德坦言,他在中国的生活很开心,当地生活方便,夫人又是中国人,自己在中国呆的时间较久,中国的、阿拉伯的朋友都很多。近几年,他更打算在义乌买房子,正式安定下来。

  他们的两个儿子已经11岁和9岁了,出生在中国,在中国学校上学,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孩子们却不怎么会说阿拉伯语。穆罕奈德说,现在最希望孩子能够在义乌接受阿拉伯语的教育,希望他们还会说阿语,学习阿拉伯文化。

  2014年6月5日新华网刊发

  记者:周潼潼魏董华姜德群穆小龙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