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毛允和:记录山村时光 守住岁月乡愁

发布时间: 2018-06-24 08:37:5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王佳丽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整理编写晓丰村史

为游客和村民解说村庄的故事

邀请义乌作家采风晓丰村

用相机记录村民日常生活

  中国义乌网6月2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清清深坞的水呀长又长,哺育了晓峰福地八百年。粗糙的泥房,守家的爹娘,不忘你儿时那天真的模样……”这是一首义乌人自创的乡愁诗,诗名为《我在晓峰等你》,作者正是赤岸镇晓丰村(又名晓峰村)的党支部书记毛允和。

  晓丰村地处赤岸南面山区,毗邻永康,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村落。据毛允和介绍,晓丰村建村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村民以胡姓为主,都是宋名臣胡则的后裔。在这千年历史长河的更替中,晓丰村保留了不少遗址,包括抗战时期义乌县政府的办公点、冯雪峰烧窑处、古红豆杉、宋十八铁铺等。如今,村民们基本搬离该村,只留这座村落与山对望、与水成诗。

  从2015年夏天至今,毛允和用本子和相机记录了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为了在村民们下山脱贫之际、在晓丰村消失之前,记录下即将消逝的乡愁,给子孙后代留下老村子里最珍贵的印记。在那之后,晓丰村虽村民渐少,但这份乡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思乡情更长,岁月当如歌。

  以心换心的客姓村支书

  毛允和出生于1974年5月,赤岸镇晓丰村人,在三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他在17岁时就自立门户,离家打工了。当他兜里仅揣着30元钱,跑到义乌城区时,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快点赚钱拿回家,向家人和村民们证明自己的能力。打工期间,他曾在厨房里当过帮厨,在酒店里做过调酒师,后来还在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做过业务。“因为我初中毕业,表达能力很不好,但是做过业务员之后,我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强,直到后来当上经理,我才发现自己还可以做更多事情。”毛允和说。

  毛允和姓“毛”,晓丰村姓“胡”。1996年,他在堂哥的鼓励下回村当起了文书,这一当就是9年。“我们家世代住在晓丰村,从没受过区别对待,村民们待家人都很好。我回乡当文书时,就特别想为村民们做点事情。”毛允和说,在当文书期间,只要他工作空闲,就常常回村为村民们记录东西、帮忙办事。久而久之,他与村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这也使他的责任感越来越强。

  2007年,在晓丰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中,毛允和全票通过,并在11年内连任了四届村支书。村民们需要办理证件或者找镇里签字等,他都会帮忙代办;有谁生病需要政府补助的,他就去跑。久而久之,他就成了村民们办理事情的代办员,“能获得他们的信赖,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毛允和说。

  2003年,村里第一批下山异地安置开始搬迁,而2003年之后,第二批下山异地奔小康的名单却迟迟没有批下来。毛允和为村民着想,每年写一份申请上交上去。2012年,在毛允和及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晓丰村终于实现了全村下山异地奔小康的梦想。

  今年年前,许多游子眼看着大雪覆盖住村庄的一砖一瓦,而自己的老父母却依然坚守在山里,害怕万一断水断电,或者大雪断了山路,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毛允和又积极与赤岸镇对接,在春节前赶紧安排了一批村民下了山,住了新房。如今,村里490多人已有477人住进了赤岸镇水岸家园。

  “能脱贫住进新社区,村民们都很高兴,但我也想将自己很久前的一个想法付诸实现,趁晓丰村还在时,赶紧记录下村庄的历史和现状。”毛允和说。

  用心用情的村史记录者

  晓丰村是个小山村,原名隆垣村。隆垣,子孙兴盛、村落永固之意,也曾用名“深坞坑村”和“晓峰村”。许多年前,一把火把晓丰村里的历史档案烧了个精光,资料已很难找全。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毛允和从2015年夏天开始收集晓丰村历史资料,只要一有空就往村里跑。他左手拿个记录本,右手拎个相机,俨然像个前来采访的记者。但他与记者又很不同,因为他还是个虔诚的传承者。

  阳光洒在晓丰村暗黄色的土房缝隙中,隐约可见那奋力生长的小草正往缝隙外探出头,挣扎着“偷看”隔壁奶奶晒出的梅干菜,潺潺的溪水、青葱的树林,幽静的小山村里依然生机勃勃。晓丰村是个小山村,寓意“晓日东升,峰峦叠翠”。近些年,晓丰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前来游玩的人,然而,很多外来人甚至村里的孩子们却很少知道,类似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晓丰村是义乌县政府“抗日的根据地”,曾遭到日本鬼子数次的扫荡和偷袭,损失十分惨重这样的历史事件。“这些晓丰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果不记录下来,以后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毛允和说。

  为了让更多孩子知道村庄的历史,了解自己的根源,毛允和开始了为期一整年的资料收集行动。他请了台湾一位爱摄影的朋友帮忙拍摄晓丰村的日常照片,大到村里的风土民情、春种秋收,小到老人和孩子们举手投足的瞬间、鸡鸭牛羊成群的画面,都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这位老人是我以前拍的,前几天刚去世,我很庆幸拍下了他还在时的晓丰村,记录下以后的孩子再也看不到的画面,心痛的同时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毛允和指着手机里的一张照片说。

  “老年人说的故事很多都有依据,他们能把当年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详细地说出来,细致到每个人的名字、说过的话以及身处的环境。”毛允和说。2015年夏天,每天4点关了店门吃了晚饭,毛允和就匆匆赶到晓丰村,找村里的老人聊天,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他每次都在村里待到太阳下山,直到七八点钟村民们关灯睡觉才离开。

  因为晓丰村的档案很少,为了更全面收集资料,毛允和在族谱以及村老人的口述中记录了晓丰村的部分资料后,还特意去义乌档案馆查询和证实。另外,村里还有许多口口相传的传说,为了将一个传说记录完整,他至少要与三四个知情的老人聊天才能基本了解。

  为了更方便地为村民办事,毛允和还把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搬到了水岸家园边。而且,这里离晓丰村又近,随时可以回到村里采写东西。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记录了晓丰村的最新简介、晓丰村端午节的“五谷香茶闷大蒜”的习俗故事、深坞龙潭传说、伏虎隐传说、晓丰抗日根据地人事纪实等。另外,毛允和还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把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记录的方式表现出来。

  去年9月,毛允和邀请义乌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的20多位作家来晓丰村采风。作家们走访了多处遗址,采访了不少原住民,他们将对晓丰村的历史沿革、古建遗韵、轶闻传说和风物民俗等进行深入挖掘和创作,给这个千年古村留住乡愁,并为该村下一步的旅游开发等埋下伏笔。义乌作协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作家们所创作的关于晓丰村的文章会在《枣林》发表,条件成熟时集结出版。6月21日,又有7位摄影师拜访晓丰村,用镜头记录该村的点点滴滴。“现在晓丰村还被金华市列为传统村落保护村,希望未来的发展会更好。”毛允和说。

  踏进晓丰村的土地,抚摸的任何一片青草,闻到的任何一种味道,看见的任何一抹色彩,都是切切实实、融入骨血的乡愁。对毛允和而言,留住乡愁,靠一己之力终究有限,如今有了各方的关注和支持,晓丰村的乡愁也终于变成了大家的乡愁。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