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什么?1包要2个代币,2包要4个……”在义乌星光实验学校的课间,这样的对话每天下午都会在学校的超市内上演。只是,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校园超市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排货架,管理人员和收银员也全部都是一些特殊儿童。
爱心模拟超市里
学生负责销售和记账
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义乌星光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都会兴奋地冲出班级,等候在学校超市门口,准备进店“购物”。
这所不到40平方米的小超市,是学校创办才3个月的“模拟超市”,由学校从公用经费里拿出资金,总务处和职高班的老师购买商品,再让职高班的8个学生当超市的合伙人提供服务,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而作为义乌市唯一一所公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学生,全部都是特殊的残障儿童。
“老师全程不参与超市的日常经营,让学生们自己负责销售、记账、整理货架等工作,锻炼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校长俞巧龙告诉记者,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学校的教学方式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耐心。在老师贴心的一对一帮助中,这些特殊儿童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弥足珍贵的,这也正是学校计划创建这个“模拟超市”的最大动力。
据职高班老师介绍,学校的超市采用的是“教学代币”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控制代币总量,平均每周每个学生发放5个。
星光实验学校目前共有10个班,80余名学生,各班会在发放额度之外自行制定日常奖励规则。而在超市内负责整理货架、收银和记账的职高班同学,每次在超市里的服务也可以换算为一个代币。
每周,每名学生的代币都会得到兑换,但考虑到“工作人员”服务的特殊性,超市规定其他各年级的学生必须以班为单位,每两周一次到超市里持币购物。
实践创造爱
让特殊儿童也能正常生活
薯片、牛奶、笔、餐巾纸……小小的超市虽然不大,但货架上摆的商品倒是一应俱全。职高班的学生们身着荧光绿色的制服,正有序招呼着准备结账的“顾客”。每结算完一次,就有专门的“记账员”拿着铅笔,在表格上一笔一画认真记录。
“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时候,老师就会上前提醒。虽然他们的动作比较慢,但进步都是非常明显的。”俞巧龙说,在购买过程中,不少孩子都会出现算错账、付错钱的情况,但正是存在这些不足,才能促使孩子更好地强化自我,为之后独立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
“特殊孩子中,可能有人从未听见过声音,有人不能说话,有人无法行走,正常世界里最基本的体验对他们来说丧失了大半,但他们也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心。”俞巧龙表示,特殊教育工作就是希望让特殊孩子像个普通人一样拥有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